首页 > 天下要闻 > 内容

国网员工黄丽:让我难忘的“电力天路”建设的英雄们
发布时间:2014-12-10 16:05:44   作者:佚名   点击:

  让我难忘的“电力天路”建设的英雄们

  报告人:黄丽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员工黄丽做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黄丽,是国网甘孜供电公司的员工,参加工作两年来,最让我激动的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启动的“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电网建设工程,为甘孜地区送来了光明,为我们带来了福音。省公司组织了成都、乐山、德阳、绵阳、资阳等单位的2万余名电力员工深入到藏区,为我们解决长期缺电的难题。我同他们一起奋斗在电力建设第一线,见证了许多让我难忘的事。

  在藏区电网建设中,让我最感动的是来自绵阳北川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的汪志刚。汪志刚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幸存者,在痛失妻子、女儿和岳母的情况下,他忍住悲痛,从废墟下救出了16条鲜活的生命,成为抗震救灾的英雄。现在,带着一份社会责任和一颗感恩的心,汪志刚从北川羌乡来到了甘孜藏乡,负责绵阳供电公司建管的9个项目的现场安全工作。他平均每天巡查路程近200公里,半年的时间里,就磨破了三双劳保皮鞋,足迹踏遍藏区2万多公里,相当于绕了地球赤道半圈。今年8月22日,按照原计划,汪志刚和同事一起开车去恶古乡的工地勘察。恶古乡一如其名,路途险恶,8月正是泥石流和塌方的高发季节,当他们行进在满是乱石的山路上时,突然车顶传来一声巨响,结实的越野车也被震得差点失去控制。他们赶紧下车查看,原来是一块脸盆大的石块重重地砸在车顶上!汪志刚焦急地打开车后门,看到检测器材没有被砸坏,才如获重释。这时,汪志刚感觉自己手臂有些疼痛,原来,刚才有一个石块穿过窗户,把他的手臂划出了一道血口子。考虑到路途艰险、车辆受损,同事提议返程,但汪志刚的犟脾气上来了,说:如果回去,今天的工作不就完成不了吗。他让同事返回县城修车,自己二话不说背着器材向恶古乡赶去。前面仍有塌方和飞石的危险,汪志刚边跑边观察,跑一段喘口气,再跑一段再喘口气,2个小时后,终于到达恶古乡。正是因为汪志刚的一丝不苟和倔强执着,他所在的安全质量现场,消除了安全隐患100多处,做到了安全质量事故零发生。

  在藏区电网建设中,让我最佩服的是“雪豹突击队”。“雪豹突击队”是国网乐山供电公司在白玉县昌台区建设卓达拉山“72号铁塔”时留下的“番号”。作为一名甘孜人,我对卓达拉山再熟悉不过了,听说要在接近海拔5000米的山上建一座铁塔,我吃惊地说:“他们这是在和老天爷打赌吧!”。卓达拉山山势险峻,一天的气候变幻无常,山上的雾要到中午才散开,到了下午更是狂风、冰雹、烈日轮流交替。这群电力人,他们挑战着乐山电建史上最艰难的工程!

  从甘孜县出发,要开车翻过三座山,耗时1个多小时,才能来到“4915”高地的徒步出发点,由于满山都覆盖着石块,大型机械上不了山,材料运输全靠人扛马驮。他们雇来了马帮,开始还有100多匹骡马的运输队,由于太艰苦,都陆陆续续离开了,最后只剩下了12匹骡马。平时能驮200公斤的骡马,在这里却只能驮100公斤,耗时一个星期,才将全部材料运上山。马帮头人摸着累得快要虚脱的骡马,难过地说:“有几匹和我朝夕相处的骡子,因为太累滚下了山崖”。

  挖铁塔基坑难度更大,这里要挖四个5米深的基坑,在含氧量只有内地1/3的“4915”高地上,走路都显得吃力,更不要说开挖基础。没有大型机器,只能靠人工一点一点的刨。他们曾组织了100多号员工,想用人海战术一举拿下,但一天下来许多人都累瘫倒了,基坑却丝毫没有进展。考虑到高海拔、高强度劳动的危险性,指挥部决定选一批精兵强将,同大自然打一场持久战。他们从队里抽调了24个适应高原气候的年轻人组成了“雪豹突击队”,从体能训练、技术运用到物资装备,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夏季一到,突击队便迫不及待地带着感冒药、氧气瓶、雨衣、软梯、电镐、空压机,再次扑向“4915”高地。“突击队”分为两组,指挥部要求每一组12个人工作二十分钟就要轮换一次。即使是这批最精干的队员,他们每从坑里提上来一桶碎石也都要歇息几分钟。队员们饿了就吃带上山已经冰冷的馒头,累了就躺在乱石堆上休息一会儿,通过艰苦的车轮战,突击队用了整整15天,挖出了30多立方碎石,才将4个基坑挖好,浇灌完成。

  在藏区电网建设中,让我最动情的是资阳供电公司雁江分公司副经理李斌和他妻子的故事。2013年,李斌接到前往“电力天路”工程建设的通知。这个时候,他的妻子已被确诊为肺癌,单位领导特意安排李斌留下陪伴妻子。但妻子是个要强的人,她深知丈夫工作的重要性,“你该干啥干啥去,我的病已经稳定,我能照顾好自己!”看着妻子脸上轻松的表情,李斌心情忐忑地踏上了征程。在工地上,每当李斌累成个泥人回到宿舍的时候,他总是不可抑制地想念着妻子,想着妻子是不是按时吃药了,是不是定期去医院做检查了。他的同事付堪国说:“很多深夜他都靠在床沿看着窗外的月亮,不睡觉,五十岁的汉子,看着叫人心酸呐。”

  4月初,李斌收到妻子发来的短信——“我想你能陪在我的身边,但我理解你的工作,你在晚上看到亮着的灯火,都是我的思念。”李斌看着这条短信泪流满面,却不知道表达自己的情感,他只能艰难地回了一个“好”。

  4月底,李斌得知妻子病情加重,癌细胞已全面扩散。他再也忍不住飞奔回家,眼前的妻子已经瘦得不成样子,亲人告诉他说,其实妻子病情4月初就已经恶化,但倔强的妻子为了不让他分心,执意不让透露她的病情。李斌拉着妻子的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6月23日,李斌的妻子永远地离开了他。在翻看手机时,他才恍然明白,那个时候妻子已知时日无多,她是多么希望他能陪在身边,而他却只是回复了一个“好”字,妻子当时该有多伤心啊。在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斌总是反复念叨一句话:“我还有很多话想跟你说,我还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啊。”没能在妻子的最后时光陪着她走得更远,是他一生的遗憾,他永远也无法弥补,但“电力天路”不只是他的责任,也是妻子对他最深的爱的付出!

  从“新甘石”联网工程到“电力天路”工程,为了甘孜人民能用上稳定持久的电,党和政府给予了我们莫大的支持和关爱。来自全省各地兄弟单位的英雄们,他们奋战在川西高原上,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先进的电力管理经验,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我们绝不辜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厚爱,绝不辜负省公司对我们的期望,把党和政府对藏区人民的关怀和兄弟单位的付出铭记在心,把国家电网的电力安全高效地输送到千家万户。

  谢谢大家!

上一篇:变电站员工何文:牦牛团队战高原,奉献藏区中国梦
下一篇:藏区电网建设者范亮:难忘雪域高原帮扶情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