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牧民喜迎通电幸福生活
报告人:所波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所波,是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禾尼乡冷戈村的一名退休教师。我从小在理塘长大,对这里缺电的历史有切身体会。
理塘的村民世代依靠放牧牦牛为生,即便寒冬季节,也要到很远的草场放牧,搭起的帐篷就是他们的家。记得11岁那年冬天,我跟随父母外出放牧。天气冷极了,狂风夹着雪粒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牦牛们挤一起,满身都是雪坨坨。帐篷内的火塘烧着牛粪,我挤在父母中间不敢离开。后来听说,在那场暴风雪中,有一家牧民的5头牦牛被活活冻死了。
1976年,我从巴塘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理塘毛垭小学当藏文老师,干了36年。小学是寄宿学校,一些村民外出放牧就把孩子留在校内,让老师帮忙照看着。晚上没有电,老师和孩子都围坐在火塘边取暖,松明微弱的光亮,晃动在孩子纯真的眼睛里,一明一暗。十几年前,5岁的卓玛问我:“课本里说的电视和电灯是什么样子的?”我回答不出来,只能心酸地跟她比划着解释了一下。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才能像课本里画的那样,坐在电灯下做功课看电视呢?
2011年我光荣退休,回到了位于禾尼乡冷戈村的家乡。托改革开放的福,这一年理塘县政府开始在禾尼乡搞“三配套建设”,修建牧民定居点、牲畜温棚等,乡政府对面建起了一个24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乡亲们都很高兴,我特别开心,当年问我电视是什么的小卓玛已经当妈妈了,眼前的现实活生生地回答了她小时候的疑问。
可是光伏发电站受气候影响太大。遇到天气晴朗,能用2小时的电;遇到阴天下雨,光伏发电就用不上了。冬天,情况更加糟糕。我盼望着我们这里能永久通上电,但心里又想着,这里山高路远条件艰苦,真要是架线把电送进来,那投入的钱可不是一个小数字,架线工程太难了。
从教师岗位退休之后,我闲不住。这些年看到很多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到藏区来玩,就在318国道旁边开了一家小客栈,让他们能够休整一下。2012年4月,客栈开张了,依照“我要骑行318”的谐音,客栈取名“517318索波大叔骑友之家”,每天可以接待40名游客。
为了接待好游客,我买了台4千瓦的柴油发电机,晚上7点到9点供电。除了照明,也给骑友们的手机相机充电。令我为难的是,年轻人希望有热水,有Wifi,有电暖器用。如果是这样,我就得再买一台发电机,一年2万的油费都打不住。这个成本太贵了,我承受不了。可当城里来的孩子亲热地喊我所波大叔,我又感到非常愧疚。
2012年9月,我听说政府搞的“新甘石”联网工程投运了,大电网已经在空中架设起来。眼看着一条条高压线经过其他的县和乡,这电什么时候才能走进我们家里面呢?
2013年8月,我又听说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建造的“电力天路”及无电地区建设工程,已经在甘孜州开始了。整个工程花了好多亿,成本是几百年都收不回来的,为了让甘孜州18万无电区牧民用上电,党和政府真是下了大决心,做了一项真正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共产党真是了不起啊!
今年3月以来,我每天都能看到电力工人来来回回地忙碌,还看到运输施工材料的马帮上山,我们盼望了多少天的工程终于开始了。我准备了香喷喷的酥油茶和牛肉干,递到他们手里,招呼他们来休息。看到这些城里来的小伙子晒得黑黑的,嘴唇都裂开了,我觉得很心疼。
工程建设以来,电力工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理塘山太高,氧气少,连牦牛都不愿意上山。可为了修建铁塔,他们还得扛着钢架一步一喘地爬上山,实在不行就吸口氧气,再一步一步往上爬。电力工人干的那些体力活,就是我们当地的藏民也干不下来啊。
还有一次,我外出办事。下午2点,草原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我走在路上,感觉自己都快被吹倒了。我看见4名电力工人正在20多米的铁塔上施工,好像随时都可能被风吹下来,我看得心惊胆战。那个时候,我觉得他们就是一只只高原上的雄鹰,太了不起了。
国家电网的电力工人也很有人情味,和我们藏区老百姓打成一片。他们主动捐衣助学,给乡里的孩子送新华字典和课外书籍,鼓励他们多学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
国庆节期间,绵阳供电公司的员工带着昂泽、丁真曲措和俄热巴姆三个藏族孩子到绵阳过节参观。这是三个孩子第一次走出理塘看到外面的世界,他们看了3D电影、去了游乐场、参观了科技馆,玩得特别开心。小姑娘丁真曲措回来说:“外面的世界真是太好了,我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去成都工作!”我告诉她,等我们这里通了电,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都会有人到我们这里来玩,喜欢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工程建设中,禾尼乡党委政府把支持工程建设当成头等大事,我看到乡政府大院腾出来让施工队堆放材料、停放车辆;遇到一些需要协调的问题,乡干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忙解决。村民们打心眼里感谢电力工人,施工现场,经常有藏族老阿妈手摇转经筒念经祝福。施工人员每到一地,村民都会端上酥油茶热情招呼。
眼看着一座座铁塔竖起来,银色的电线架起来,崭新的电杆一根根立在牧民新居的道路上,电表电线安装得整整齐齐。电还没有通,乡亲们就迫不及待地跑到理塘县城,买回电视、电饭煲、洗衣机、打茶机等家用电器,就等着通电的那一天。
现在,我又新盖了11间房,可以接待100人。11月初,我专门请理塘县移动公司的人到家来安装了wifi。我还准备在客房里添置热水器、电暖器,让所有的游客都过得舒舒服服的。明年的旅游旺季,游客们再到我们毛垭大草原,一定会觉得这里就是他们温暖的家。
有一次,我见到我们乡党委书记高绒,他拍着我的肩膀说:“所波大叔,现在有电了,你这个迎接八方来客的客栈老板,要带个好头。我们可不是只会放牦牛、挖虫草、采松茸的传统牧民,也要当现代文明的建设者。”
作为“电力天路”工程的受益者,我对党和政府在藏区开展的各项民生工程举双手拥护。我相信,通电以后,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也会有很多像电力工人这样的好人,来到藏区,同我们一起搞建设,我们藏区群众的梦想会与全国56个民族的梦想连在一起,我们一定会美梦成真!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