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践活动回眸】
成都村政学院:村官充电找到“回娘家”的感觉

四川新闻网成都9月23日讯(邓蓉 记者 董焦)2013年11月11日,全国首个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的村政学院——成都村政学院在都江堰市委党校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以提升村(社区)干部素能和探索村政规律为目标的实用型培训机构,以专业、特色、灵活的工作方式正在统筹城乡发展、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背景中,展示着强大的生命活力。
在虹口“孤岛求援鸡毛信”送信小道上重温党的誓词、在大邑新源监狱服狱人员现身说法的警示教育、在郫县安德镇川菜生产基地现场……都有成都村政学院师生们的身影。成都村政学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截至2014年5月12日,村政学院已培训了成都20个区(市)县村(涉农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9期,2404人;全省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1期,398人;云南、吉林、武汉、上海、广东、遂宁、宜宾、阿坝、眉山、绵竹、阆中、富顺、达州、绵阳、内江、彭山、中江等外地培训班35期,27177人,“同时,我们还收集了基层干部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农村工作意见和建议345条。”
增强体制外干部“三感”
村官找到“回娘家的感觉”
“过去搞培训,一般以会带训,都是布置工作,完了马上走人。这次真没有想到,食宿安排得这么好、学习考察这么规范、管理考勤这么严格。就像是有组织的人了,有回娘家的感觉……”这是成都市委组织部调训的第三期学员——青白江区姚渡镇芦稿村党支部书记舒元贵所发出的感慨,他在采访中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一次培训课,让不少村官都找到了家的感觉。
成都村政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乡村和社区是我国最基层的组织,也是数量最庞大的组织,基层干部处在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执行者,又是直接动员和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和实践者,是党执政的重要纽带和桥梁,“但长期以来,没有专门培训机构,参加培训不对路、效果不佳等问题突出。”
该院以“三感”来总结村政学院之于村官的作用:组织部门直接领导下的村政学院,专门服务于最基层的党员干部,让他们在组织上增强了归属感;通过专业培训学院开展系统培训,按照正规干部培训方式组织教学,让他们在体制上有了存在感;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方法,现场受感染,让他们在工作上有了方向感。

破解信息不对称瓶颈
解读重大方针政策
成都村政学院所凸显的实效远非一端,成都市委组织部调训的第五期学员——大邑县王泗镇尚河村支部书记康德刚就在学员论坛发言中介绍说,村政学院培训内容中关于系统政策解读的部分,对村官们的实际工作有很大帮助。
“过去我们掌握农村工作政策信息零散,比如合作社有哪些政策倾斜,土地流转能否得到银行支持等都不明确,在工作中有点盲目。”康德刚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通过村政学院的系统培训,他们对中央、省、成都市关于农村发展的最新政策有了了解,“最起码来说,下一步会怎么做,有了一些方向了。”
“基层干部由于主客观原因,难以及时系统学习了解把握党在农村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影响基层工作的推进。”成都村政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村政学院平台,建立信息对称机制,传递党的声音、解读方针政策既是学院的主要培训任务,也是主要的责任担当。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