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为什么拒绝做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
周锟
邓小平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是全世界耳熟能详的传奇。其中最后一“落”,是因为邓小平拒绝了毛泽东提出的,由他主持做一个基本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这在中国也是尽人皆知。但是,其中一些历史细节却不是每个人都了解的。
一
1975年7、8、9月,邓小平主持的全面整顿达到高潮,强有力地扭转着极度危急的国民经济形势。邓小平的工作,不仅给病重的周恩来带来许多安慰,也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9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外宾时对客人说:“现在天下最穷的不是你们,而是我们。我们有八亿人口。我们现在有领导危机。总理身体不好,一年开过四次刀,危险。康生身体不好,叶剑英身体也不好。我八十二岁了,我也有病。”毛泽东用手指着陪同会见的邓小平说:“只有他算一个壮丁。”在这段话中,毛泽东不仅概况了当时的中国国情,也点明了邓小平在未来政治格局中的位置。但是,形势不久发生了逆转。
毛泽东与邓小平这两位伟人的关系是微妙的,也是彼此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对于毛泽东而言,邓小平会打仗,懂政治,能领导国家走上正轨,“人才难得”,是最合适的接班人;对于邓小平而言,毛泽东是最高领袖和革命导师,是由衷尊重和始终追随的历史巨人;然而,二人在治国思路上存在显而易见的分歧。很快,一些因素迫使这种分歧到了必须做一个了结的关头。
1975年下半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开始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科教领域,这是“文革”内乱的发起点和重灾区,整顿逐渐触及一系列本质问题,已经有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倾向。这必然引起毛泽东的不满。恰在此时,8月13日和10月13日,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人两次上书毛泽东,反映清华大学党委书记迟群和副书记谢静宜这两个“文革干将”在生活作风和违反党纪等方面的问题。这两次上书,都是由邓小平转呈毛泽东的,这更加重了毛泽东的疑忌。他认为:“刘冰等人的来信告迟群和小谢的动机不纯,是想打倒迟群和小谢,而且矛头是对着我的。我在北京,信为什么还要经小平转。小平偏袒刘冰。”
与此同时,毛远新也向毛泽东汇报:“对文化大革命,有一股风,似乎比1972年批极左而否定文化大革命时还要凶些。”“我很注意小平同志的讲话,我感到一个问题,他很少讲文化大革命的成绩,很少提批刘少奇的修正主义路线。”毛泽东肯定了毛远新的看法,说:“有两种态度,一是对文化大革命不满。二是要算账,算文化大革命的账。”毛泽东提议召开小范围的会议,当面向邓小平谈出以上意见。“四人帮”抓住此点,迅速向邓小平发难,指责全面整顿的各方面政策。邓小平不得不一边坚持工作,一边据理力争。
11月2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提出由邓小平做一个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议,总的看法是“文化大革命”基本正确,有所不足。对此,邓小平表示:“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邓小平引用《桃花源记》的古文,是7天前毛泽东在一个批示中引用的。实际上,邓小平是用毛泽东的话婉拒了毛泽东。尽管是婉拒,后果却是严重的。对邓小平的批评,迅速发展为声势浩大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976年2月2日,邓小平被停止中央的领导工作。4月7日,中央做出《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并提出“保留党籍,以观后效”。邓小平第三次被打倒,直到1977年7月才恢复职务。
二
邓小平为什么拒绝做这个基本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议?三十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这是邓小平在关键时刻坚持了原则;也有人认为,是邓小平错估了形势;还有人认为这无法理解,因为邓小平曾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过“永不翻案”,如果当时是虚以委蛇,为何不再来一次?如果当时是真心实意,为何要出尔反尔呢?实际上,邓小平拒绝做决议的原因,并不复杂。
首先来看“错估形势”的问题,也就是邓小平是否意识到政治风险。邓小平经历多年的革命风雨,他敏锐的政治嗅觉,精确的分析判断,果断的行事风格,在全世界都很有名。而当时的情况是,在要求做决议之前,毛泽东已经多次点名批评邓小平,“四人帮”也抓住一切时机对其进行攻击,从清华大学开始的大辩论,矛头也是指向邓小平。邓榕在我的《父亲邓小平“文革”岁月》中回忆,邓小平这段时间,常常“一个人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闭着眼睛,紧紧地皱着眉头。”而连他的子女都知道,“事端既起,就一定会有不可预料的险况。”所以,邓小平不可能没有预计到政治表态后巨大的政治风险。
其次来看“永不翻案”的问题。邓小平表示“永不翻案”的文献依据,是1972年8月3日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关于我自己,我的错误和罪过,在一九六八年六七月间写的‘我的自述’中,就我自己认识到的,作了检讨。到现在,我仍然承认我所检讨的全部内容,并且再次肯定我对中央的保证,永不翻案。”其中提到的“我的自述”,也有这样一句话:“对我这样的人,怎样处理都不过分。我保证永不翻案”。但是,仔细揣摩这两份材料,会有一个问题:邓小平说的“永不翻案”,指的是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吗?仅从上文所引的这句就可以看到,邓小平说的是“关于我自己”,“我的错误和罪过”,“我仍然承认我所检讨的全部内容”,实际上,邓小平说的“永不翻案”,是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中央对自己的处理。而且,邓小平的“自述”是“文革”初期邓小平第二次被打倒后写的自我检讨性质的文字材料,内容就是检讨错误、做出保证,文革时期产生的大量“自述”,语言上均是如此。而1972年的信,邓小平主要是针对林彪问题发表看法,并且处于监禁之中。所以,这两份材料,不能归纳为邓小平对“文革”的评价,与邓小平拒绝做肯定“文革”的决议自然也不发生矛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