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商讯 > 内容

5月CPI、PPI双双低于预期 政策宽松亟待加码
发布时间:2015-6-11 22:18:06   作者:张海洋   点击:

  北京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比预想中来得更加糟糕:CPI创4个月新低,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双双低于预期。多重因素作用下,刚刚有所缓解的通缩风险,又有卷土重来之势。

  国家统计局昨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CPI涨幅回落至1.2%,低于预期的上升1.3%和前值的上升1.5%;与此同时,5月PPI下降4.6%,也不及预期的下降4.5%。

  所谓通缩,即随着流通货币减少,居民购买力下降,商品和服务价格持续下降,投资与再生产随之减少,从而导致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乏力甚至衰退。今年1月CPI增长0.8%,五年来首度跌破1%,引发市场对经济陷入通缩的普遍担忧。但随着2、3月CPI涨幅回升至1.4%,市场对通缩风险开始降温,4月CPI更是涨至1.5%,创4个月新高,但此次5月CPI、PPI双双低于预期,表明通缩风险并没有远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经济运行的最大风险就是通缩,5月CPI、PPI双双回落表现通缩的风险还在上升。目前工业品已经通缩得比较严重,PPI连续负增长,CPI也逼近1%。虽然经济还没有正式进入通缩,但通缩预期还在不断形成,应该引起政府警惕。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指出,目前我国通缩压力来自于多方面,既有国际市场不景气、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的“输入性”通缩,也有我国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加快,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重,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原因。

  在面临通缩风险下,宏观政策如何调控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3月就曾表示,中国现在的物价总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是中国向世界输出了通缩,实际上中国是“被通缩”。对这种“被通缩”的问题,中国有应对,也有进一步的准备。

上一篇:PE/VC迎市场重构机遇 母基金渠道优势凸显
下一篇:法国企业或欲吸引中国企业参股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