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闻网巴中12月30日讯(记者 张露)12月19日早上9点,巴中市恩阳镇新场社区的志愿者们开始挨家挨户地拜访社区居民。因为川剧《挂印知县》第二天要在恩阳中学上演,志愿者此行要通知两件事情:一是欢迎居民第二天到恩阳中学观看演出;二是告诫学校周边的住户不要趴在阳台、窗户等地方看演出,以免发生意外。
沿路通知各家各户的同时,志愿者们会顺便拐到一些隐蔽的死角看看有没有垃圾堆积,如果有便立刻通知环卫工清扫。如果碰上责任划分不清晰的区域,志愿者们就自己动手清扫……
前不久,恩阳镇新场社区志愿者组织获得2014年度“四川省十佳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一纸殊荣,来自多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努力。

关爱老人:事无巨细,风雨无阻
新场社区总人口30680人,面积1.2平方公里。为了更好地开展志愿者服务,新场社区将辖区分成了9个网格,每个网格指派一个网格员,而网格员多由志愿者担任。
网格员负责网格内人口、房屋、重点场所以及城市管理信息的统计和更新,尤其是要注意网格内的受关怀对象。
志愿者杨春华是新场社区第一网格的网格员,在她的网格内有308名老年人、4名残疾人以及1名需救助人员。
居民黄绍英是308名老年人中的一位,80多岁的高龄,丈夫早逝,大儿子、二儿子先后去世,只有文化水平低的小儿子留在身边。
由于情况特殊,杨春华会定期到黄绍英家里做家务,向社区汇报黄绍英的情况,社区也会不定期地送来米面油等物资。
19日下午,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黄绍英的家,老人由于年纪太大已经不太记得清事情,但当问起社区志愿者提供给她的帮助,她却不停地夸着“好”。
新场社区党委书记黄小洴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2012年9月的一个晚上,恩阳城区突降暴雨,城区水位迅速上升,社区的志愿者叫上自己的家属一起连夜帮沿河的居民搬了家,其中就有黄绍英老人,老人现在依然住在当晚搬进去的房子里。
“像杨春华这样的志愿者,新场社区有80多个,年龄最大的六十多,年龄最小的二十出头,每一个志愿者都有定点的帮扶对象。志愿者们为帮扶对象做了很多事,事情很琐碎,但是又很重要。”黄小洴表示。

扶贫帮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新场社区的志愿者会定期地开展扶贫帮困的活动,但是他们的帮助方式很特别,不是赠送物资,而是帮助贫困人群就业。
“相当一部分居民的贫困是由于找不到工作或者不愿意工作造成的,所以我们就尽我们所能帮他们就业。”黄小洴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
新场社区的居民刘昌林曾经嗜酒成性,加上文化水平低,所以直到四十多岁依然没有工作和结婚。后来刘昌林找到社区希望能有一份工作,在保证工作期间绝不喝酒的情况下,黄小洴帮助刘昌林申请到了一份社区巡逻队的工作,之后刘昌林表示如果社区的志愿者活动有需要,他一定参加。19日下午,四川新闻网记者见到刘昌林时,他正在一家餐馆帮工。
黄小洴表示,新场社区的志愿者扶贫帮困希望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贫困人群找到谋生的方式,她肯定地说,“新场社区没有游手好闲的人。”
采访即将结束时,志愿者党维青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她干志愿者工作干了25年,追求的就是一种给予的快乐。黄小洴表示,一位名叫林志明的老党员曾经对新场社区志愿服务组织说过“共产党从来没有忘记我”,还亲自写了一幅毛笔字送给他们。“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