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银监会出台信托业新规,建立保障基金救助制度。《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以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保护信托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央广网财经北京12月12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今天,银监会与财政部共同制订并发布《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并自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
银监会解释,《办法》公布的目的是为建立信托行业市场化风险处置机制,保护信托当事人合法权益,有效防范信托业风险,促进信托业持续健康发展。
《办法》规定,保障基金是主要由信托业市场参与者共同筹集,用于化解和处置信托业风险的非政府行业互助资金。信托公司和通过信托项目获得资金的融资者是这一互助性保障基金的利益相关者。因此,保障基金由信托公司或融资者等利益相关者认购,基金权益也归认购人享有。
银监会非银金融监管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机制的安排,有助于维护信托行业稳定,有助于稳妥解决所谓“刚性兑付”问题,有效防范信托公司及其股东的道德风险。
对于《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出台的意义和背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认为,信托业保障基金的出台能够让金融市场更市场化地去运作,对于我国金融体制建设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对于投资者来说,又意味着怎样的变化?吴庆认为,对于小额投资者来说,还是有差不多的保障,对于机构来说,就必须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
经济之声特别评论员,英大期货研究所副所长粟坤全博士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首先我想我们要厘清这次的信托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基金,此前注意到像证券市场,还有保险类都建立了类似的保障制度,包括最近大家在热议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所以如果从性质上来划分,这次出台的信托业保障基金,和前面提到的保障业制度是不是异曲同工?
粟坤全:和前面是很类似的。为了保障投资者利益,也是为了信托市场,特别是之前有一段时间这种刚性兑付这种不合理的市场运行环境,市场运行制度做一个清理,让市场回归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运行框架里面来。
经济之声:这种保障基金如何筹集和运作?
粟坤全:通俗来讲,我们可以把它看作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的投资者就是各家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它买多少基金,要看自己有多少的净资本,按照办法里面是净资本的1%来购买这个基金。在运作这方面,基金的运作是按照市场化的方式来管理,也就是说基金的投资方向,基本上低风险固定收益类的资产,而且并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做投资基金使用。另外一方面,当规定的信托行业的风险发生的时候,用于处置相应的风险,而风险的处置完全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并不是无偿的。
经济之声:当然对于这次信托业保障基金的管理办法,银监会的表态是这种机制的安排,有助于稳妥的解决刚性兑付的问题,也有评论会认为缓解短期风险才是信托保障基金风险处置一个亮点,您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理解信托业保障基金从短期和长期来看它所发挥的作用。
粟坤全:有观点认为这是最好的一道防线,保险基金它的使用按照这个办法是有条件的,就是要符合办法规定的条件才要使用,并不是出现风险就能够使用基金来缓释这个风险。所以它是放在往后一道保护线,而且最后一道保护,也意味着没有刚性兑付。因为保险基金的运作是按照市场化的规则来使用的,原来刚性兑付之所以被很多投资者认为,甚至业内人士认为,它们认可因为信托业单个产品的风险,会影响到信托公司它的金融风险,乃至整个进入市场,这是一个一损俱损的机制,就使得很多人会认为政府会投鼠忌器,从而会给发生风险的信托产品兜底。通过这个办法把风险转交由市场的机制来解决,应该就是回归到市场经济的原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制度安排。也就是说在这个办法出台之后,信托行业运行会更加的规范,更加符合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这是有助于促进信托行业乃至整个信托行业效率。
经济之声:当然对于基金的建立,对于我们投资者来说影响并不大,但是相关信托公司必须要强化这种风险意识,这也让我们想到存款保险制度50万以下,通过存款保险的基金来进行兑付,而相反50万以上这部分的投资者就需要更有风险意识,时时刻刻关注监督这样银行的运行。现在对应到信托基金来说,是不是也能够起到类似的效果?
粟坤全:效果差不多,对于这些办法出台跟其他的存款保险,还有其他行业的保险基金这种办法类似,保护这种中小投资者的受益。因为中小投资者它们在投资的时候,对产品的认识,还有这种信息上面不对称,这种不对称并不是因为它能力的原因,而是因为它无法获得这方面的信息。所以为了保持一个的公平的环境,应该保护他们。另外对于这些大的投资者,或者这些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是有能力作出这样的鉴别,有能力识别风险,有能力来处置这个风险的。所以对它们的一个保护就不像中小投资者那么注重了。
经济之声:但是如果我们要做一个类比的话,对于信托类的投资者来说,这种风险意识是不是要更强,因为感觉上投资信托和去拿这个现金去存款,这个性质还不太相同?
粟坤全:出台这个办法之后,把原来大家所认可这种刚性兑付让大家取消这个观念了,这符合市场规范要求。也就是投资者在以后再投资这种信托产品的时候,要认真考察信托产品的信托公司是否合规,信任调查有没有做好,信托产品资金的投向有没有风险,或者风险有多大,它投向在哪里,应该怎么样用?投资者在投资之前应该也做一个充分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