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下要闻 > 内容

四川最大规模新型土地信托项目:土地经营权变金融产品
发布时间:2014-12-12 16:38:40   作者:佚名   点击:

  本报讯 (记者 李淼 陈岳海)12月10日,看着满山柑橘渐变橙黄,遂宁市船山区东山村农民王秀清盘算着,很快,他就能拿到近5000元土地租金,还有望获得上千元增值收益。土地增值,是因为他的5亩多土地经营权,正在变成金融产品。

  2008年,东山村引进重庆一家公司流转300多亩土地种大葱,一场洪水后业主跑路,让盼了一年的村民损失惨重。不仅收益不稳定,农民顶多按约定黄谷数量随行就市价获得租金,还无法享受到土地增值的收益。2009年,四川可士可果业公司进驻东山,租地1266亩种柑橘。双方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前3年公司支付地租;3年投产后交村民管理,净收益二八分成。“这能让农民持续增收。”东山村村支书杨艳仍有顾虑,因为风险依然存在,且农民获得的增值收益还有提升空间。

  苦恼的不仅是村民。可士可公司近年上马橙汁生产线,亟须增扩万亩柑橘基地,投资起码5000万元以上。“别说土地抵押贷款难,即便银行愿意,这点地顶多贷三四百万元。”公司董事长张兴菊慨叹,脚下有地,手里没钱!

  难题不断破解。今年2月,东山村会议室内,一番讨论后,一个对四川具有创新意义的决定诞生——东山村把1266亩土地的经营权委托给北京国际信托公司,由公司每年向农户支付土地经营收益和信托产品增值收益。

  随后,北京信托选择可士可公司对土地进行生产经营,并贷款6000万元助其解决融资难题,自己则获得管理费用。目前,北京信托正积极筹备以土地信托资产为基础发行信托产品。

  “小伙伴”的介入彻底改变“游戏”模式:专业信托公司通过对土地集约化管理带来更高增值;可士可公司由原先土地承包者变为下游服务商;农民土地经营权有望成为信托产品,变为可携带、可转让、可抵押融资的资本。“可士可做不好,北京信托就能换人经营,土地不会中途撂荒,实现永续流转。”船山区农业局局长易先光表示,农民背靠大树好乘凉,不仅收益风险降到最低,每亩还有两三百元增值收益。

  这是一种多方共赢模式:传统政府性信托很难实现金融入农,新模式则让生产企业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

  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10月,全国首单新型土地流转信托项目落地安徽宿州,此后各地对这一探索风生水起,东山村项目是我省探索较早、规模最大的新型土地流转信托项目。

  原标题:1266亩土地经营权“变身”金融产品

  

上一篇:四川PM10浓度目标完成形势严峻 9市州不降反升
下一篇:四川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全面改薄 5年内中央将投97亿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