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登今年已经70岁,右手残疾,仍精神矍铄,干劲十足。
四川新闻网达州12月8日讯(魏莉 记者 陈连波)他是一位年届7旬的老者、一位右手残疾的农民、一位村民敬重的老社长,就在他的带领下,村民在大山之间,历时一年半,修通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跨省公路,打通“子孙后代的出路”。万源市虹桥乡三岔河村“老社长”王绍登今年已经70岁,这两年带着大家把路修好以后,又带着修路队转成了护路队,每天忙乎在大山之中。
出行不便 村民修路愿望强烈
万源市虹桥乡三岔河村曹家河、清滩河两个村民小组虽与陕西临界,却被一座座大山横亘,交通不便使这里一度成为“死角”。直至今年5月,这一现状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应了那句话——要致富,先修路,现在这路终于修通了!”近日,四川新闻网记者来到三岔河村,迎着爽朗的笑声,一位右手残疾的老者仅用一手只勾着锄头正在清理公路旁的水沟。
“这位老人就是王绍登,他是我们以前的老社长,今年已经70岁,年轻时因为一场事故,右臂截肢导致残疾。”三岔河村村民王前锋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就是这位7旬残疾老人,带领村民修通了长达10公里直达陕西省镇巴赤南镇的跨省联网公路。
“路不通,村民就富不起来,村里的姑娘小伙都外出打工,现在能走的都走了!整家整院的往外搬迁,留下了七十几位老人和一些上学的小孩。”据王绍登介绍,那些做生意的不愿意进村,生产的粮食又卖不出去,每家每户的几千斤玉米、洋芋只能搁在家里,变不了钱。要是卖一头肥猪,得七八个人抬着走10几公里,对于他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来说更是难事。从镇巴流到村前那条大河叫肖口河,每逢下大雨,孩子们上学的路也被阻断。
直到2013年1月初,发生了一件事情让当地村民下定决心要修路。当时,村里有一位老人不幸去世,操办丧事的酒菜全部要翻过大山到10公里外的街上背回来,那些外出打工回来的年轻人看到此场景心里很不是滋味。
“在这个紧要关头,大家想将修了8年未修通的村道修通的愿望很强烈。”当王绍登看到眉头紧锁的年轻人,他心里有了主意,“要致富,就得先把路修通。”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