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新闻网南充12月8日讯(记者 邓成满 摄影报道)南充旧城改造,在古代文庙原址上挖土石方时,一堆坛坛罐罐见了天日,立即被几名工人私分。时隔近半年后文物部门接到举报,随即进行追缴。今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南充文保部门获悉,目前已追缴回77件物品,均属唐、宋时期文物。
报案 半年前有人私分文物
11月27日下午,在南充市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局文保科,有市民打来举报电话称:孔迩街小学附近某工地挖出大量文物,被人私藏起来。
鉴于事情重大,文保科工作人员当即请举报人到办公室详细讲述事情经过。据介绍,6月29日下午,事发工地挖出3个高50至70厘米的大陶罐,罐内装有酒杯、花瓶、铜钱、碗等物品,被挖掘机驾驶员、煮饭工人等5至6人私分。
据文保人士介绍,事发工地所处位置为南充文庙原址,在这里挖出来的古代物品,很有可能就是文物。
调查 古物迟迟不现身
11月28日下午,受上级部门指派,顺庆区文化馆、顺庆区东南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来到工地,耐心给现场管理人员和工人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希望相关人员主动上交出土物品。但事隔一周,这些物品都没能“现身”。
12月3日上午,文化馆、街道办、派出所等单位再次派人前往工地,找到施工方后,要求其立即找到挖掘机驾驶员、煮饭工人等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尽快追回被私分的物品,争取免于处罚。施工方一名现场负责人这才“恍然大悟”地说:今年6月,工地正在进行土石方施工,从地下挖出东西的可能性较大。当时也确实有工人说从地下挖出了东西,但没意识到可能是文物。但他同时“强调”:如今土石方工程结束,相关施工人员早已离开工地。
顺庆区文化馆馆长张良介绍,2002年,南充与武胜交界处某工地挖出文物,一名相关人员因没有及时上交,后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为此,张良提醒,为保护地下文物,工地开工前可先请文物保护部门鉴定地下是否有文物;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应及时报告,并保护好现场。
追缴 已回收77件古物
在追缴行动全面展开之后,12月6日,一名挣扎机司机带着上交私分的文物。今日,又有3名工人前往事发工地会议室上交。一位前来上交物品的工人说:“当初并不知道这些是文物,就顺便带了一些回家。”
“经初步鉴定,已追缴回来的这些物品是唐宋时期的文物,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南充市文广体局文保科科长张仕秋说,经统计,目前共追回文物77件,铜币近千枚。从已追回的文物来看,有的文物只有盖没有罐子,或是只有罐子没有盖盖,还有一些酒壶和鼎也是残缺不全。
“可以肯定地说,还有数量不定的出土文物未被追回。”在上交现场,一名文保人士说。
据介绍,目前,南充文保正会同公安、街道办等部门,对流失的文物继续追缴。张仕秋说,施工方发现文物后未及时报告,负有一定的责任,接下来将由施工方和政府相关部门一起,督促其他拿走文物的工人在一周之内主动上交。逾期未上交者,将由公安部门介入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