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教育频道12月2日讯(贾元东)11月28日至29日上午,全国小学课程改革联盟第三届研讨活动、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第十六届学术活动暨川大附小教育集团首届教育成果发布活动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举办。本届活动的主题是“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创造生活。”
“生活教育”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内涵为:“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具体包括三方面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正是生活的丰富性和社会的多元性,决定了教育的丰富性和个性化。个性化教育、个性化办学,是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发达地区教育探索高位均衡,追求“公平而卓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但也是一个教育难题。从儿童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和谐统一,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精神,是新时期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新要求,也是武侯区教育发展的新使命。在个性化办学这个方面,川大附小、川大附小集团坚持儿童立场,坚持教育从儿童出发的办学思想,追求教育本真,遵循学校发展规律,做出了有益而有效的探索,为推动武侯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据了解,本届活动内容主要分为两大方面。学校文化的生成与感悟:从学校个性发展的个案中对学校教育文化进行深度透视。在各地学校分享和专家引领下,审视学校发展,受到启示。活动将以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为学校发展个案,通过“学校文化透视”和“课堂实证”进行学校个性发展的剖析,为各学校个性发展提供一个与专家、大师近距离深度对话的良机。“学校文化的生成与感悟”主要开展以下几个环节的活动:
一是学校教育文化的主题报告。川大附小集团常务副校长刘晏代表川大附小教育集团作以“生活成就教育,教育创造生活”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凝练而生动地介绍了川大附小在个性化溯源之路上,以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为学校主流育人思想,选择并坚守对儿童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成全这种儿童立场,选择并自觉实践对学校内涵深度发展的理性规划、目标定位和成效导向这种理性路径,丰富形成了“现代生活教育”的理念体系和实践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形成了以“公民素养教育个性课程”为聚焦点,以“课程生态、课堂生态、教师文化生态、保障力生态、组织力生态、领导力生态、评价生态”学校教育内涵发展的生态的川大附小教育文化,形成了川大附小附小教育人的精神图腾——百合花精神,其本质是对教师人格的润泽、激励和感召。
二是全国小学教育文化分享。1、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第三届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帖的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刘可钦校长作了以《教师作为课程领导者——大家三小文化的思考与行动》为主题的专题报告,她以中关村三小为个案,向与会代表交流了该校用支持包容的文化氛围,滋养一批能够自主担当、具有课程领导力的教师,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通过对话、协商、反思、调整、改进转变固有的思维模式,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构建“大家三小”的文化价值观,向共同的“大家三小”的愿景迈进,培育和建设“大家庭、每一个人、大家风范”中关村三小。2、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师大版”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委、分册主编,全国著名小学数学教育家,北京实验二小副校长华应龙以《化错课堂,求真育人》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他认为,教是因为需要教,教是为了不教。生动阐释了“什么是化错”,深刻论述了“为什么化错”,并从“错是错,温暖地‘容’”、“错不是错,智慧地‘融’”、“错还是错,自豪地‘荣’”三个维度具体充分说明了“怎样化错”。
三是专家沙龙。11月28日下午,由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培训学院副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陈锁明主持专家沙龙。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现教育部国家督学、《人民教育》、《民族教育》杂志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傅国亮,《中国教育报》新闻采访中心主任李曜明,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教育学院教授姚文忠以及刘可钦等专家齐聚川大附小风雨操场,以川大附小学校发展个案剖析,展开热烈讨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小学校长、副校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认真聆听,引发思考,获益匪浅。
四是校长论坛。11月29日上午,由《教育科学论坛》主编崔勇主持校长论坛。来自全国小学教育联盟、四川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全国“6+1”教育改革联盟学校的校长,以及省内外110多所小学的近300名校长、副校长、教育局领导、教育专家参加了校长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大会主题,阐发对学校发展个案的剖析与思考,并就学校文化的内涵解读与选择、学校核心文化如何形成、学校文化对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川大附小以现代生活教育思想为引领,牢牢把握教育的本质规律,坚持“教育从儿童出发”的基本立场,发展了指向儿童成长的“学科课程、生活实践课程、教师发展课程”的课程文化,明确了以“生活味、儿童感、思维度”为核心要素的课堂文化,建成了彰显“生态家园、情趣乐园、文香学园”的附小环境文化,优化形成了指向“健康素养、文明素养、智能素养、生活情趣素养”育人实效的评价文化,值得大家深思和借鉴。
五是川大附小集团第二届百合花奖颁奖典礼。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不懈努力,川大附小教育集团找到了“教育是慢的事业”真谛,发现了“生活教育”和“儿童立场”是学校成长和发展的持续动力,挖掘出了“谦逊静美,执着坚定,海纳百川,成就卓越”的“百合花”文化精神,并深深融入到集团学校发展的血脉之中,历代川大附小人为之艰辛探索。在以余强校长为带领的川大附小教育集团团队,通过多年耕耘和抱着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评选出了第二届“百合花文化奖”,评选的10个百合花文化奖以及10个提名奖,不仅仅是经历了层层筛选出的优秀科研和文化成果,更是对川大附小教育文化最好的尊重和传承,彰显着学校办学的自信!
川大附小认为,学校是有生命属性的,她的成长有规律可循。学校是有文化属性的,化物化人是他的最高使命;怎样将思想落地,文化生根,他们在探究中和行动中。在本届研讨活动中,川大附小教育集团教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学校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根植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之中。在课堂实证环节,来自川大附小集团的53名各学科教师向1000余名与会代表集中展示了课堂教学常态课堂43节,变革中的课堂10节。并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艺术等专场课堂教学活动研讨。省内外学科教学专家薛法根、华应龙、汪翼、刘裕权、付春敏等就川大附小集团教师的常态课、变革课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来自北京、青海、安徽、吉林、河南、云南、重庆、江苏等14个省(直辖市)以及四川省43个市、县的教育局领导、小学校长、教师,共计1200多人参加了本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