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据新华社资料图片
新华社“掌上科博会”专电(记者江毅)面对中国经济换挡升级时期,地处内陆的三线城市如何转变政府职能、挖掘自身潜力,迎接经济新常态的挑战,新华社记者近期对中共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进行了专访。
记者: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绵阳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如何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将自身科技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罗强:政府职能转变的核心实际上是贯彻十八大精神,让市场成为调配资源的主要手段。通过全面清理,目前绵阳行政审批事项由过去的1243项大幅精简到现在的79项,仅2013年绵阳就“砍掉”了200多项审批、收费项目。前期我们搞过一个暗访,绵阳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办理时间由过去的30多天缩短为现在的5天;投资建设项目从用地预审到施工许可审批时间由原来法定时限的650多个工作日压缩至80个工作日。
为了让各级党委、政府在履行工作职能过程中更加注重长远发展,逐步纠正“唯GDP论”的政绩观,我们在绵阳推行“差异化考核”,尤其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核权重。今年还在四川率先率先开展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评估试点。对北川、平武等重点生态功能地区,不再考核其GDP、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指标,支持轻装上阵、因地制宜发展。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科技城,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等院校1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6家,各类“两院”院士25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1.7万,科技人才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近年来,除了中央和省级层面的政策支持外,绵阳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比如我们设立6000万元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2013年12月一次性就拿出1670万元重奖资助优秀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还提供700套公寓解决青年人才住房记者题。我们还设立了总额3.3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池、专利资助与奖励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担保资金,组建科技专营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并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制定出台了10项政策。
通过中央、省、市三级共同发力,科技城正在成为西部地区的“政策洼地”和“创新特区”。2014年1—8月,选择回绵阳或到绵阳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已超过去年全年人数,较去年全年增长29.2%。全市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0531户,注册资本金206.1亿元、增长91.2%,其中各类企业5982户、增长78.8%。这些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绵阳创新创业活力的日益增强和创新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激励创业的过程中,绵阳结合科技城的定位和资源,尤其注重科技创新的特色。今年1—8月,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34.6%;新认证科技型中小企业1815家、相当于去年的认定数,其中新注册1400家、是去年新注册数的2.4倍,目前总量已达3687家,预计全年将超过4000家,其中38家已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城市实力评定,绵阳居全国33个参评城市第2位。
目前我们正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力争早日再造一个产业绵阳、宜居绵阳、科技绵阳。今年集中精力建设5平方公里的“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启动区”,重点布局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产业集团、高校和企业的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目前,启动区总投资73.2亿元的54个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12.5亿元的24个重点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年内将形成基本形象。
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而且提升了科技城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去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6.2%,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1.7%,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指数达到64.9%,获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记者:在当前全国经济面临换档升级的时期,绵阳市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战略抢抓经济发展制高点?
罗强:绵阳作为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始终坚持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决不要这些淘汰的“坏鸟”,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我们坚持后发也要高点起步,把培育高端产业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到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形成了具有绵阳特色的“4+3”产业集群。
信息安全和新一代互联网产业,我们成立了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牵头、中国工程院方滨兴院士担任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59家企业成员单位组成的中国(绵阳)科技城信息安全产业联盟,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优势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成功申报国家发改委信息惠民示范城市,芯联芯科技公司建成国内首个“千兆宽带示范网”。经过论证,预计到2015年信息安全产业产值可达50亿元,到2020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川汽集团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绵阳生产基地建成,年底将实现整车量产,这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长虹电源与天津力神达成在绵建设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战略合作,拥有大量核心技术的中国高科公司投资30亿元在绵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部件项目,帮助引进新能源汽车高端人才团队。中富集团与绵阳合作投资15亿美元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产业园项目启动前期工作。
经过3—5年的发展,绵阳将建成集研发、制造、检验检测、展示体验于一体的中国西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经过论证,到2020年,绵阳将实现年生产整车30万辆,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材料配套企业100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绵阳在资源循环利用、水污染防治、有毒有害污染物防控等方面都布点了一批企业,其中保和富山公司再生资源产业园列入国家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税收20亿元。经过论证,预计到2015年产业产值可达185亿元,到2020年产值可达360亿元。
航空与燃机产业,今年2月我们正式组建绵阳科技城(北川)通用航空产业园区,园区核心项目—北川通用机场的场址论证报告已得到民航西南管理局正式批复,计划2015年开建,有望建成省内首家一类通用机场。
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聚集5家以上研发企业、8家以上制造企业、10家以上运营培训企业,可研发生产轻型飞机、无人机、空管设备等多种通航设备及整机,配套形成旅游服务、运营培训、空管系统等产业链,达到百亿级产业规模。
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绵阳九洲集团牵头组建了四川北斗卫星导航产业联盟,四川省政府已明确由九洲集团、科发集团、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省旅游发展集团共同组建四川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公共平台。经过论证,预计到2015年公共平台服务范围将覆盖川渝地区,北斗卫星导航产业产值可达30亿元,到2020年产值可达100亿元。
新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在等离子显示技术、液晶显示技术、激光显示技术、裸眼3D显示技术等主要发展方向都已实现布点占位。四川旭虹光电公司自主研发的触摸屏铝硅盖板玻璃实现大批量销售供货,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际垄断,成为唯一能和国际少数几家企业竞争的中国企业。经过论证,预计到2015年产业产值可达400亿元,到2020年产值可达800亿元。
3D打印产业,永年3D打印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年内将建成。经过论证,预计到2015年3D打印产业产值可达5亿元,到2020年产值可达50亿元。
记者:在调结构、转方式、夯实经济发展基础的同时,绵阳市在惠民生方面又有哪些举措?
罗强: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如果人民群众没有切身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他们就会认为发展和自己没有关系,我们的工作也就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牢固树立“有感发展”理念,从具体民生记者题抓起,每年突出办好几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及时受益、充分受益。今年,绵阳入围“中国最幸福城市”二十强,成为全省唯一上榜城市。
一是抓好面上整体民生改善。坚持财政投入向民生领域倾斜,连年实施“十项民生工程”,去年投入资金100.4亿元、完成项目189个;今年计划投入资金110亿元,实施项目178个,上半年完成投资56.33亿元。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2年以来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9554套、竣工26487套、受益家庭17730多户。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1%,“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城区公园、公厕免费,争取取消一级路收费站。放弃黄金地段土地拍卖,将原绵阳市委机关场地一半用于支持绵阳一所学校的发展,一半用于建设市民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和开发配套,剩下的几栋老式建筑保护下来,作为对历史的见证和记忆。把网络理政作为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和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2012年书记市长信箱开通以来,共收到群众网上来信31292封、办结30836封,许多民生记者题得以及时妥善解决,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二是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着力改善环卫工人、绿化工人、下水道工人等一线劳动者待遇,压缩行政经费为他们涨工资,环卫工人月均增加280元。2012年以来陆续为一线劳动者新建237个休息站(点),设置169个劳动工具存放箱,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休息环境。深入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今年上半年4.6万农村扶贫对象脱贫解困。市委连续两年召开全市高考失利学生代表座谈会,召开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座谈会、社区群众代表座谈会,面对面听取诉求、抚慰情绪,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具体困难。提出“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困难而上不起学”,扎实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累计筹集助学资金2523余万元,资助11954名困难家庭子女走进大学校门。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市因征地拆迁产生了大量失地农民,据统计全市尚有12.42万人未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用3年时间,拿出近70个亿,全部解决他们的参保遗留记者题。
三是抓好群众反映突出问题的解决。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我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更新老旧公交车528辆,投放公共租赁自行车925辆。连续两年向市公交公司拨付补贴资金,支持城区空调公交车暂缓执行季节性票价。针对汛期城市内涝记者题,我们提出“面子建不好难看,里子建不好难受”,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看不见的地方,建设良心工程,去年投入6亿元建设排污排涝设施,新区建设优先建设地下设施,建设标准适度超前。针对环境污染记者题,我们从去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中小流域水环境治理,投入10多亿元,整治平政河、草溪河等11条河流,取缔所有网箱养鱼,还一池清水于民,争取小流域水环境“一年变样、两年变清、三年变美”,目前全市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强力开展秸秆禁烧,建立起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一改过去收割季节烟雾缭绕、烟尘弥漫、不见蓝天白云的景象。去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22天。按照新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今年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