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
省科技厅厅长
刘东
中国电科三十所所长
李成刚
电子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秦志光
圆桌对话
厘清两个误区
记者:信息安全过去提得不多,但近期已变成热词。
李成刚:信息安全,过去被认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果缺乏信息安全手段,其是否已经被侵入是无法被感知的,一旦被侵入,网络“黑客”就可以窃取、篡改你的信息,并加入自己的意志,相当于接管了指挥权。而互联网和移动物联网对人们生活和产业发展的渗透,又将这种危险进一步放大。
重要性之外,目前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首先,我们通常一讲信息安全,就认为是指网络安全。其实信息安全是包括终端设备、网络系统、数据及服务等方面的安全。而无论是终端设备还是网络系统,都是天生缺乏免疫系统,从一“出厂”就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自主可控很重要,如果全是“舶来品”的信息系统架构,那就像是别人给搭的梯子,拿走了怎么办?但并不是只要自主可控了,就一定安全。我们需要的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应该是自主、可控、安全的,这就对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川的机遇
记者:信息化给人们生活带来前所未有改变的同时,给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机遇?
刘东:第一,全球以互联网广泛应用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必然对信息安全技术提出更高要求和更多需求,为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第二,四川信息安全技术、产品、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均排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四川在密码技术、主动防御和芯片安全等技术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四川信息安全产业发展有基础,也有优势。第三,省委、省政府把信息安全产业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高端成长型产业,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必将为我省信息安全产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李成刚:据统计,西方发达国家对信息系统的投入中,8%-10%用于信息安全,而我国的这一数据不到2%,且几乎都在非民用领域,未来增长潜力很大。四川目前有超过100家相关企业,如果能进一步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向四川聚集,培育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将有助于整个产业快速做大做优做强,抢占制高点。
协同创新突围
记者:我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秦志光:人才培养非常重要。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目前对网络安全专门人才的需求量高达30余万,美国在这方面的需求量更是以每年7万人的速度增长。但目前我国仅有80多所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以电子科大为例,每年大概招收100多人,缺口很大。还有就是要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将先进的研究成果快速转化成产品。
刘东: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掌握核心技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产业技术创新的顶层设计,围绕信息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技术需求,系统谋划产业链对应环节上的技术研发、产品开发、成果转化推广和产业化,研究制定信息安全产业技术路线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引导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方向和重点。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近期,我省就将举办针对信息安全产业的科技金融专场对接会。
本栏撰文 本报记者 张岚
原标题:别人搭的梯子,拿走了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