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下要闻 > 内容

川企抱团赴乌干达投资 有望在非洲“结”出百万亩果实
发布时间:2014-9-18 5:38:01   作者:佚名   点击:

  ◆今年4月,乌干达农业代表团来川考察茶叶基地。图片由省农业厅提供

  四川农企非洲拓荒掘金的步伐正引起世界关注——8月28日,华尔街日报称,乌干达农业部透露,四川将在乌干达投资3亿美元建1.7万英亩(10万亩左右)的农场。

  据记者近日了解的信息,我省农企投资乌干达的“胃口”可能被大大低估——川企赴乌投资兴业的规模有望是乌方透露的10倍。四川科虹集团计划牵头我省仲衍种业、川龙拖拉机等5家企业抱团赴乌建农业产业园,涉及种子、种养、农机等领域。

  两年前,通过我省派往乌干达参与“南南合作”的专家,四川的一粒种子在乌干达的土地上扎根发芽。两年过去了,这一粒种子有望结出百万亩的果实。短短2年时间,“天府之国”四川和被丘吉尔称为“非洲明珠”的乌干达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A

  拓荒的勇气 政府搭台专家探路 企业敢唱大戏

  常人眼里,乌干达似乎与战争、贫穷、疾病等词相伴。不少农企老总表示,以前别说投资,连去旅游都不太可能。

  而如今,到陌生的东非土地上大手笔“撒钱”种地,勇气何来?

  一切缘于“南南合作”项目引发的链式反应。政府搭台,专家探路,让四川农企认识非洲,打消顾虑,直至满怀激情。

  2012年,农业部将中国—FAO—乌干达“南南合作”项目交给四川,并以“一省包一国”的方式实施。我省随即派出专家组赴乌开展技术援助,用22个月时间,感动了乌干达。

  简阳援乌专家李贵强一人坚守卡巴里地区,手把手教会农民苹果栽培,示范的果树果实比之前大一倍,轰动当地,有人甚至驱车200公里向他请教。不仅卡巴里的苹果红了,我省专家参与示范的杂交水稻和小米产量都是当地产量的3—4倍,让农民和当地政府竖起大拇指。“专家们在当地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为跨国合作牵线搭桥,为我省农企入乌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省农业厅负责人表示。

  我省和乌干达因项目“结亲”后更是频繁“串门”。两年间,我省农业和企业代表团三次访乌,举办项目洽谈、企业对接、实地考察。乌农业部门等也多次入川,频抛橄榄枝。省农业厅与乌农业部签署的农牧业合作会商纪要,也成为我省抢占先机,与乌国家层面在农业领域长期合作的纲领性文件。省政府对项目推动和农企赴乌投资高度重视,省领导更是多次专门批示。

  政府搭台让企业敢唱大戏。川人从专家援助到卖农机、卖种子,再到直接投资种地开发,步步深入。“动力来自于商机,信心来自于政府。”多位拟赴乌投资的农企负责人表示。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我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ARJ21-700成都试飞
下一篇:四川今年前8月煤矿事故减少3成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