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教育 > 内容

四川中小学课本经典诗词 高中文言文有增无减
发布时间:2014-9-12 15:52:51   作者:佚名   点击:

原标题:高中语文教材 文言文有增无减

  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一线教师。他在翻阅北师大教师参与编写的全国课标书时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这句话引发了社会热议。那么,近年来在四川中小学语文教材对古代经典诗词有无删除情况?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状况又怎样?学校是否在推广国学教育?对此,华西都市报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小学课本古诗词不多,但学生及家长通过兴趣班或补课的兴趣不减;而在初高中,文言文学习有增无减。

  1

  四川现状撤换鲁迅:去说理增人情

  小学语文教材 古诗词仅为补充

  据了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本身涉及到的古诗词不多,这些年来也没有什么删改。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语文老师张惠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已有19年,她告诉记者:四川的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版本不一,私立学校多用人教版,公立学校多用北师大版,而在川东部分小学大多用西师大版。各版本均有不同,但对古典诗词均涉及不多,仅为补充性的涉及。

  比如,本单元主要内容讲“秋天”,就会出现一两句描写秋天的诗词;而到了中秋,就会有一两句描写月亮或中秋的诗词,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等。

  初中人教课本 古文占三分之一

  “我们现在使用的是人教版,古代经典文言文与诗词量还是比较大,基本上能占到各种类型的三分之一。”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初一教师李建春说。七年级教材中每个单元最后一篇课文都是经典文言文,八年级开始每一册课本都有两个单元文言文,九年级上是一个单元,下是两个单元。比如《岳阳楼记》、《陈涉世家》等经典都保留着。与过去旧课标相比,有增无减;新课标教学理念不一样,“主要是学生自主学习”。

  如果统计古诗词,教材每一册课本后都有古诗词10篇,六册共有60篇。

  高中语文课本 文言文有增无减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语文老师陈玉军在教高三,他说:“其实对于高中,语文课本并没有减少文言文古诗词等。反而有所增加,特别是文言文。就高三来讲,以前语文课本总共6个单元,文言文占了2个单元。现在课本总共4个单元,文言文还是占2个单元。古诗词不变,还是1个单元。在读本上还增加了唐宋八大家一些没上课本的古诗词。”

  在高考分值分布上,文言文也有所增加:增加了3分文言文断句,诗词默写没变。

  据了解,高中课本在经典阅读部分有所改动。涉及到鲁迅的改变是,去掉了以前生硬的说理性文章,增加了表现鲁迅人情化一面的文章,比如加入了以前只有在读本中出现的《阿长嫂》等。

  “不过还是有点遗憾,比如一些经典的散文,像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被删去,换成了一些科幻类的文章,比如未来星球之类的。”陈玉军认为,可以在学生接触科学的基础上,仍然保留经典散文。

  2

  数据调查成都学国学小三到小五是峰值

  国学现状如何?中小学有读本 但使用率低

  在成都的所有中小学,均发放了由四川师范大学编写的国学读本,但目前使用率较低。据记者调查,超过90%的小学开设了国学兴趣班,但受升学影响,小学高年级段参加兴趣班的学生量不及学奥数的,很多国学班级沦为浅阅读,甚至有的只在节假日穿上汉服进行表演。

  在成都国学培训市场较为知名的国学老师泓二先生看来,“蛋糕很大,但纯粹的学堂并不多”。家长与学生的需求,不少仍与升学挂上了钩,暑期的国学夏令营也少不了奥数培训与作业、作文辅导。另一国学专家邱洪则粗略估计称,成都大概有三四万学生在学习国学。

  “目前来我这学习的学生有500多个,他们共同点是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家长素质比较高,认识到事业的成败与深厚的国学积淀相关。”泓二先生说,目前成都的国学堂大大小小有十余家,但只单纯教授国学的不到4家。

  学生学什么?低段《弟子规》高段《论语》

  因为教材设计的内容很少,成都几乎所有学校都开设了国学选修,草堂小学、泡桐树小学等校的学生均要学习。泡小西区要求,每个班级每周至少有一节课给学生学习国学,内容由老师们自主选定。张惠老师为学生设定了经典古诗词阅读顺序:一年级学五言诗,二年级学《道德经》,三年级习《论语》,四年级读唐诗,五年级读宋词,六年级读诸子百家。

  据统计,小学低年级段学习的国学经典为《三字经》、《弟子规》。在培训学校这是一二年级的主打授课内容,中高段则学习《论语》、四书五经等。金沙小学四年级语文老师王雪说,现在学校在推广国学教育时,都由老师们自己确定内容,“建议小学语文教材都有配套的同步拓展阅读,可请专家们多加入一点国学内容,对小学生国学做出指导。”

  多大学生在学?集中在8—13岁 之后为自学

  除了课堂学习,目前学生年龄集中在8到13岁,即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二年级;13岁之后自学的还有,但参与专业培训的就少了。“是否说明孩子大了就不关注国学了?”相关人士解答称,13岁以前是打牢国学学习基础,懂得方法注重积累,学习久了自然就内化成一种从容的行为了。大点的孩子可以通过自行阅读来强化记忆。而在成都学习国学的人数,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个峰值。

  “小学的学业压力不大,有足够时间来熟读这些经典古诗词,这些优秀文化知识对孩子的影响不能用外在东西来考量。经过长时间的国学浸润,孩子们的行为处事、外在气质等方面将会有很好的提升。”泓二先生及张惠都这样认为。

  3

  定制课本

  作家何开四:古文古诗要多于现代文

  我认为在教材中,古文古诗这些古典文学的设置要多于现代文,教材里要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古文古诗,当然现代文化也不能完全不要。我认为打好古代文学的基础,才能学好现代文。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们语言的基础。人的思维从语言而来,中国语言是从古代文学来的,所以中国文学很重要。学好古典文化对年轻人来说,不仅精神上能得到熏陶,还可以陶冶道德情操。

  成都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邱泓又:增加阅读积淀悟性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材呈现不是特别系统,有点支离破碎,学生阅读量不够。文章由老师指导学生去分析,还分析出一些原文本来没有的“寓意”。我的看法是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由老师指导阅读、分析;现代文由教材精选提供,由学生自学阅读,只有增加阅读量才能积累出悟性。

  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李建春:多种文化相结合

  我喜欢的语文课本,第一应该有继承传统文化的内容;第二有中外、近现代的经典;第三应该有当代的文学家、诗人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增加实用性,回归生活的内容,比如说明文、应用文、申请书、调查报告等。结合起来,单纯偏向某个方面都不行。

  金沙小学语文老师王雪:引入生活实践内容

  现在小学生在社会上能够获得的信息量非常大,如果一直沿用老版教材,对小学生吸引力不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假如在教材中加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或者能让孩子参与实践的内容。比如说,教孩子们积累生活中有趣的事,教孩子们如何读书、购物等,这样就会让孩子们更爱语文了。

  学生家长樊花争:要兼顾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材总的来说,需要兼顾语言能力、造句能力、识字能力等各方面,肯定不能只学或过多地学习国学,每个孩子对国学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教材就由专家设定一个较为合理的标准,不同的孩子就由家长或老师来设定不同的学习方案:孩子喜欢国学的就多学一点;不喜欢的,就少学一点。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甘孜优先考虑提高教师待遇
下一篇:成都设班主任准入门槛 工作出色可评特级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