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访美为中国巨变打下深刻伏笔
周锟
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在互相隔绝三十年之后建立了两国政府间完全的外交关系。邓小平接受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于1月28日到2月5日访问美国,在全世界掀起了“邓小平旋风”。
邓小平访美之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自1月28日抵达,在华盛顿的4天时间,是前半程,以政治磋商为主,邓小平与美方进行了一系列重要会谈,出席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极大地推动了中美关系向前迈进,从而也改变了世界格局;2月1日到5日,是后半程,以科技经济考察为主。他连续造访佐治亚州、德克萨斯州和华盛顿州,为中国的巨变打下了深刻伏笔。
邓小平科技经济考察之旅的第一站是福特公司在亚特兰大的汽车装配厂,福特董事长亨利•福特二世专程从底特律总部赶来,全程陪同。
在这里,邓小平参观了约一个小时。他乘坐电动汽车,从一个厂房到另一个厂房,听取有关操作介绍,前后逗留4个地方,还与工人进行了交谈。据工人们回忆,邓小平用英文向他们问好,和他们握手,“他的手很软,但很有力”。邓小平问他们,是否喜欢这个工作,工作时间和工资情况。工人后来对媒体说:“他真是一位友好的人。”“我很抱歉,当时竟然忘记对他讲些美好的话。”
当工人们为邓小平的到访兴奋不已时,邓小平的心情却并不轻松。邓小平看到的是福特LTD型汽车装配生产线的作业,全部工程由计算机控制,每小时可生产50辆这种类型的汽车。据统计,当时福特公司一个月的产量相当于中国所有汽车企业一年产量的总和。
实事求是地承认差距,但不可坠青云之志。参观临近尾声的时候,邓小平当众讲话。他称赞福特汽车公司的先进技术,表示中国将向美国学习。同时他也说道,中国需要发展汽车工业,并且20年后将见到成绩,中国将通过建设四个现代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这段预见性的讲话,在当时很多美国专家看来不切实际,其中就包括美国著名的未来学专家、《大趋势》一书的作者约翰•奈斯比特。他曾回忆说:他的发言对当场的大多数美国人,包括我来说,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是,日后中国的发展证明,邓小平此言绝非虚妄。2009年约翰•奈斯比特访问中国时提起79年的往事,力赞邓小平:他的预言现在已经成真,看来他才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2月2日,邓小平抵达休斯敦。欢迎仪式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此行最重要的高科技考察项目——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其全名为“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太空中心”,设立在休斯敦市南面的一个湖畔,美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就从这里升空。
在“太空中心”,邓小平对宇航馆内的各种设施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博士负责引导,边走边向邓小平介绍美国宇航历史。邓小平参观了宇航船阿波罗十七号的指令舱、月球车、登月机器等复制模型,会见了美国首批宇航员之一的约翰•格伦,并且登上航天飞机模型座舱进行模拟飞行,迟迟不愿意下来。他在这里度过了三个小时,不厌其烦地询问了大量的问题,并且与宇航局的工作人员共进午餐。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邓小平对航天事业的重视。
7年以后,1986年3月5日,邓小平在四位科学家的联名建议书上做出批示,开启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制定,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选择15个主题项目,分属7大领域。其中,空间技术列为中国今后高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要求中国航天领域重点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研究这两个主题。正是后一个主题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于1992年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一时期邓小平又亲自关心该领域从概念研究及时转入工程研制建设,为我国载人航天这一跨世纪工程的立项实施给与了有力支持。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首次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的伟大壮举。中国的航天登上了航天领域的一个新的制高点,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飞船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14年初,嫦娥三号实施探月工程,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遗憾的是,邓小平未能目睹中国人的飞天梦成为现实,但是当他离开约翰逊天空中心时候,许多梦想的实现已经成为必然。
2月3日上午,是邓小平在休斯敦的最后一段行程,10点钟,他前往休斯工具公司参观。邓小平戴上专业的护目镜,参观了实验和生产钻头等器材的车间。他细听每一件器材的性能描述和有关数字,尤其详细地询问了价钱。邓小平还亲自视察了即将运往中国的25套采油器材,并仔细观看其中一枚送给他的钻油井用钻头,这是他访美期间收到的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件礼品。回国后,他将这枚钻头交给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经委主任康世恩。
2月4日下午3点半,邓小平来到西雅图以北的埃弗里特,波音747飞机装配厂。波音公司的飞机盘旋于西雅图的低空,拖着一条大长幅:“热烈欢迎邓小平!”邓小平参观了11个工作流程车间中的6个。在巨大的飞机装配车间里,邓小平观看一架接近完工的巨型喷气式客机着陆排挡的操作测试。在厂房外面,他还登上一架已出售准备起飞的巨型喷气式客机参观。波音公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飞机制造公司,它从世界各地的2200多家供应商进口飞机零件,生产过程的绝大部分受计算机控制。邓小平参观的工厂占地就达2亿平方英尺,其制造技术领先于世界水平。结束时,邓小平表示:“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访美九天,邓小平出席了近80场会谈、会见等活动,参加了约20场宴请或招待会,发表了22次正式讲话,并8次会见记者或出席记者招待会,美国人第一次近距离领略了新中国领导人的风采。通过访美之行,邓小平为中国打开了全新的外交局面,为保障国家安全、争取和平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条件,有利于国内建设的顺利开展。更为重要的是,邓小平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大大丰富了其改革开放的设计蓝图。归国后不久,他就提出许多重要的战略决策,比如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设立经济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小康目标等等。这些战略方针极大地改变了中国贫困落后的面貌,大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