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劫”,2015版的《天下无贼》主角是搜狗,劫的是流量。最近,百度和神马搜索都有同样的困扰,用户在使用搜狗输入法在上述两个搜索框敲入关键词后,跳转的竟然都是搜狗搜索。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打劫”,搜狗并无解释,或许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在搜狗看来并不是问题。所以,搜狗可以坦然面对由北京市海淀法院一审判决的向百度赔款50万元的罚单。
显然,搜狗把用户当成了傻子,认为只要伤害了竞争对手就达到了目的。事实却恰恰相反,当搜狗从破坏这个互联网和谐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遭到了用户的唾弃。不管搜狗怀揣着多么伟大、多么创新、多么颠覆的商业模式,如果搜狗的社会责任感沦丧,对不起,这一切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叫“然并卵”。
在互联网释放的“双刃剑”效用下,我们呼唤阳光、积极的价值取向,而相关社会监督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才能压制互联网道德沦丧的妖风。搜狗明显的偏离了价值取向,而错误的选择让它开始背社会唾弃。当搜狗身处一个人人积极、事事阳光的社会环境中,其任何的短视行为、社会责任缺失行为就会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甚至遭到集体抵制。
我们不排除有类似搜狗这种以掠夺手段侵害别人的企业,它们在意识到自身的短视行为、社会责任缺失行为等情况下,也极有可能不会去主动改正。此时就需要一套健全的机制,能够让媒体、公众、用户等广大社会成员,在开放、平等、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监督,向企业传递舆论压力,甚至引借行政执法等权力的威慑力量。
中国的企业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新一轮活跃周期,但同时也面临着短视牟利或者放眼未来的艰难抉择。所有企业都百分之百践行公众所期望其承载的全部社会责任,这只是一个理想状态,可以作为远期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