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来信 > 内容

国产可穿戴设备沦为数据采集器 用户应收费
发布时间:2014-8-26 1:10:13   作者:佚名   点击:

  

\

 

  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一直被业界看好,但无论是谷歌眼镜、三星智能手表,还是国产的智能手环,市场反应并不理想。而国产可穿戴设备厂商更由于受资金与技术实力限制,产品功能应用难以取得创新性突破,几乎沦为大数据商的数据采集器。

  应为独立产品

  日前,小米首款智能手环发布,正式切入日益火爆的可穿戴设备市场。之前,奇虎360推出儿童智能手环,主打儿童安全距离定位功能。阿里巴巴也曾传出试水可穿戴设备的消息,甚至婚恋网站世纪佳缘也称将推出其第一代智能手环,以定位、语音传输为核心功能。主打健康概念的时云科技以及定位独立智能手表的果壳电子都将在9月份发布新产品。

  科技生活在线注意到,国内面市的可穿戴设备大致分为三类,腕表、手环和戒指等小饰品,功能多集中于定位、通讯提醒、ID认证、健康管理和睡眠监测等方面。行业分析师王丽红指出,这些产品基本上都可归类于智能手机的附属产品,定位本身就存在方向问题。

  王丽红认为,可穿戴设备必须脱离手机附属品概念,成为独立产品。手机本就强调便携性,如果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只是移植手机功能和应用,无非在强化便携性,这部分用户需求显然不足。

  技术有硬伤

  可穿戴设备所有功能集中于一块小屏幕上,无论是输入方式还是视觉体验都会受到影响。果壳电子智能穿戴部门负责人许鹏也坦承,智能手表目前可能只适合工具类的应用,而诸如社交、电商类应用在体验上会相对较差。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小屏幕问题本可以通过投影解决,但可穿戴硬件的最大硬伤之一便是电池续航力不足,哪有余力支持极耗电的投影功能?技术水平局限也是可穿戴设备发展的障碍。

  电子产品爱好者李普投诉称,“第一个手环两个月不到就坏了,我不信邪,又托人在香港购买升级版的,三个月后再次出现同样故障。”李普告诉记者,他又在内地购买第三个智能手环,不久前,智能手环再次发生无法充电的情况,目前该手环正在送修过程中。李普总结:“一些可穿戴设备论坛上,经常有关于质量的讨论,从我的使用经验看,三个月必坏并非杜撰。”

  某专业网站负责人表示,“国内做可穿戴设备更多是跟风,电池、传感器等技术很不成熟,各个企业都还在摸索当中。估计要经历2至3年,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才能突破,届时玩家互动、用户黏着度才能完全建立。”

  用户该收费

  市场上的智能手表形态与功能设置大同小异,但这种延续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的架构,在用户体验上有很大限制。许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市场上可穿戴设备样式繁多,但缺乏一个杀手级的应用或功能大规模激活用户需求。虽然许鹏说的明白,果壳电子自己也无法做到。

  王丽红表示,即使有了独立产品性质,产品功能如果缺乏大数据应用的支持,与普通的功能性电子产品无异,无非是挂上了智能旗号做的变形。而事实上,大数据产业本身尚未成熟,自行开发大数据应用的投入或许比可穿戴设备整条生产链的投资都要高昂。

  王丽红称,国产可穿戴设备通常主打所谓健康功能,但缺乏大数据应用支撑,实质上卖的是数据监测器,真正的服务对象是数据买家,而非消费者。用户得到的价值基本等同于一台血压仪,却要为“智能”两个字付出本应数据买家承担的费用。理论上,这类可穿戴设备产品不仅应该免费,还应为获取用户数据而支付报偿。

  科技生活在线首席评论员江炜点评:产业环境不成熟,发展定位出偏差,业者实力有限难突破,国产可穿戴设备没火起来符合逻辑。或许,厂家免费赠送用户试用,扩大受众面通过数据交易获利,不失为发展思路。砸钱做市场,这事互联网企业在行,轻车熟路。(姜鸿)

上一篇:当心!手机正在出卖你
下一篇:智能家居会是昙花一现吗?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