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联合通讯社重庆讯(本社通讯员江余) 重庆双桥经开区坚持围绕稳增长、扩增量、提质量、融产城、增活力、强保障目标,凝心聚力促发展。确保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亿元,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工业增加值115亿元。
围绕“稳增长”,强化投资拉动。充分发挥投资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关键作用,扩大投资总量,优化投资结构,实现“以项目促进投资,以投资带动增长”的目标。扎实推进80个重点项目建设、17个项目前期工作。策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破瓶颈、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完善财政投资带动社会投资机制,撬动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等领域,促进民间投资在全部投资中的比例达到90%以上。
围绕“扩增量”,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增量的重要抓手。有针对性地围绕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现代服务等重点产业,锁定重点区域,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重点企业,着力招引“大商”、“优商”,力争完成全年150亿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围绕“提质量”,立足提升工业发展效益和质量,壮大现有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创新,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深入推进“三创一强”工作,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扩能扩建和新产品开发。国扬控股、气研院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推动华飞云“先进轨道装备产业”项目、 重庆机器人、昶宝二期等项目实质性开工加快建设,促进工业经济提档升级。
围绕“融产城”,加快配套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加快配套建设,积极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不断完善城市和产业服务功能,打造“重庆市产城融合示范经开区”。完成经开大道南段、西湖大道北段等骨干道路建设,打通北连渝蓉高速、重庆三环高速、南接邮亭高铁站的人流、物流快速通道。投用企业服务中心、市民文化中心。依托铁路、公路网络,培育引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物流企业。改造升级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引导企业、商家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围绕“增活力”,深入推进并联审批改革,推动工商登记“三证合一”,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借、用、还”相统一的债务管理机制,探索推进基础设施等领域PPP投融资、融资租赁等模式。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契机,完园区平台和对外通道建设,全方位融入全市大通道、大通关、大流通体系,积极搭建外向型经济发展平台。
围绕“强保障”,优化要素配置。坚持“合理、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用好现有储备土地,强化土地利用准入制度,提高土地投入产出率。创新融资方式,化解债务风险,严控融资成本,着力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双路5万吨水厂尽快供水,双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和邮亭片区A区给水管网加快建设。加快文西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前期工作。新建经开大道、双北中路西延伸段供气管网,完成天然气储气站建设,改建双桥至泸州天然气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