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久美丽的千年帝都城偃师市,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20公里,背靠邙山,面向洛河,又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禅宗文化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少林寺,以及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誉的白马寺等旅游胜地相邻。
偃师市因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伐纣在此筑城“息偃戎师”而得名,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七个朝代在此建都。
偃师自古人杰地灵,是唐代佛学大师玄奘的故乡,班固、张衡、蔡伦、王安石、司马光等大批历史名人都在这里成就了英名伟业,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个,从夏,商,周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数万件。
偃师还是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和考古学家认定的“最早的中国”,是全国建都时间最长、朝代最多的县级市。
偃师与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禅宗文化和少林武术发祥地少林寺,以及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有“中国第一古刹”之誉的白马寺等旅游胜地相邻,被誉为“中原黄金旅游圈”,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
千年华夏第一都


华夏第一王都——夏都斟鄩遗址
1959年徐旭生先生等调查“夏墟”,在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夏都遗址。它位于洛阳盆地中部,当时洛河之北、现代洛河之南,略呈西北-东南向,东西最长约 2400米,南北最宽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遗址。自1959年徐旭生先生等调查“夏墟”而发现二里头遗 址以来,二里头遗址于1988年1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时,即把偃师二里头文 化分期与夏商分界研究列为“夏代年代学研究”课题中的研究专题。2001年,偃师二里头遗址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近在咫尺的偃师二里头 遗址和偃师商城被誉为夏商考古中不朽的双子星座,因此,二者同时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期间100处、“十二五”期间150处全国重点大遗址保护工 程。二里头遗址是考古确认的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诞生、早期国家形成、古代城市起源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二里头文化 为代表的夏文明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了早期华夏文明发展的主流,形成了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商城遗址重现原貌

笔者在宣传部长(左)讲解员(右)陪同下实地考察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夏商分界标——商城遗址
偃师市尸乡沟商城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东部、偃师市市区西南侧,处于邙山脚下的大槐树村与洛河北岸塔庄村之间,与二里头遗址相距6公里。遗址长1700余 米,宽最北部1215米,中部1120米。偃师商城整个城址就掩埋于地下二米至三、四米处,城址保存相对完好。城址由宫城、小城和大城三重城垣及多组宫殿 建筑基址组成。
据现在考古资料初步判断,尸乡沟商城当始建于商代二里岗期下层之前,约相当二里头文化第四期。宫城周围有数十座大、中型夯土建筑基址,为贵族居住区和衙署所在地;城址北部有中、小型房址、窑穴、水井、灰坑和手工业遗址,为平民和手工业者工作与生活区。
偃师尸乡沟商城遗址是我国奴隶制社会早期文化,该城市遗址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我国商代早期城址中,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座 都城遗址。它是商汤灭夏之后所营建的早商都城,距今约3600年。在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研究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中,作为夏商王朝分界的界标。
玄奘故里话今昔

玄奘(602年-664年),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创始人;俗姓陈,名袆,出生于洛阳偃师市,出家后遍访佛教名师。太宗贞 观三年(公元629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历经艰难抵达天竺。游学于天竺各地,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在大慈恩寺等寺院进行研究和翻译 佛经直到圆寂。玄奘所译佛经,多用直译,笔法谨严,所撰有《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印度以及中亚等地古代历史地理之重要资料。玄奘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例如《西游记》中心人物唐僧,即是以玄奘为原型。
玄奘,名陈祎,唐代著名三藏法师,僧人,佛教学者、旅行家、翻译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出家后遍访佛教名 师,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唐太宗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玄奘从京都长安出发,经过凉州出玉门关西行,历经艰难抵达天 竺。初在那烂陀寺从戒贤受学。后又游学天竺各地,并与当地学者论辩,名震五竺。经十七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回到长安,组织译经,共译出经、论七十五部,凡一千三百三十五卷。
玄奘故里保存完整,当地政府十分重视并多次整修,作为重要古文化和宗教文化以及旅游胜地向世人开放。
偃师商城博物馆

偃师商城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座集夏商研究、陈列、宣传为主的历史类专题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国家AAA级景区,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5500平方米,展室面积2500平方米,展线长度470米,馆藏文物400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0件,二级文物197件套,三级文物1569件套。
馆内主要陈列展览为“夏商王都文明展”,主要展出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两座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都偃师商城遗址历年来出土的文物 316件,以使人们对这两座都城的性质、规模、城池、文化面貌以及在中国历史、中国古都史、中国古都发展史和中国文化史中的地位有所了解。
大殿后的展室为“石刻艺术展览”,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这里荟萃了历年来在偃师地区出土的历代石刻,包括碑刻、造像、翁仲、墓志等200件(套),彰显了中国几千年文学、历史、艺术、科学、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辉煌成就。
国家文物局和偃师市政府非常重视古都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把对古都遗址,古建筑和重要历史人物故居,有价值的文物古籍的保护和重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 事日程,不惜花费重金进行完善修复。一方面修复原貌,一方面深挖弘扬厚重的历史文化,并且把文化旅游有机结合起来,为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强市强国的中国梦, 吸引国人乃至世界的眼球,为世人献上一份文化旅游丰盛的大餐,让沉睡多年的【最早的中国】在今天重现!(买郑洛 蔡为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