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职教理念,独特的培养模式,深度的校企合作
-----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招生连创佳绩

教育文摘周报讯(记者李小伟 侯闯 通讯员裴文超)一年一度的中招考试已过,职校间的招生大战已是狼烟四起。经记者观察,现在的职业教育普遍遇到了教学难、就业难,招生更难的困局。那么,怎么破解这种困局呢?怎样才能使职业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助力于“中国创造”的发展,助力于“中国梦”的实现呢?
记者调查发现,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近年来招生连创佳绩,在河南省中职学校中屡屡名列前茅。该校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骄人佳绩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省经济管理学校。
新颖的职教理念是破解难题的根本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帮助学生实现阳光、体面、高薪的就业,才是办好职业学校的王道,才是破解招生困局的真正秘诀!”记者在采访一位校级领导时听
到铿锵有力的声音,不禁为之一震:是呀,有这种理念的学校自然会把学生的就业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这样的学校能没有吸引力吗?
那么,这样的职教理念怎样践行呢?
“坚决走好市场化的路子!”要想实现阳光、体面、高薪的就业,你就必须面对市场,积极寻找优质企业进行合作,依据企业对员工的需求来培养人才。职业教育必
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 ,三位一体!”(学业、就业、创业一体),如随着淘宝、阿里巴巴对人们的购物及生活习惯的改变,电商已无处
不在,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将采用“实训室+实战室”的模式进行教学,即学生在实训室训练,在实战室赚钱,让这些学生成为“学生+员工+老板”!

独特的培养模式是破解难题的保证——143模式!
职业学校学生最核心的素质是什么?职业能力+沟通能力!职业能力和沟通能力从哪里来?从教、学、练中来!这主要得益于该校独创的“143”人才培养模式。
“143”人才培养模式,即“一年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三个月”。
每年的9月至12月为第一个学期,主要是学生在校感受“敬天爱人、诚信利他”的范蠡精神和“事有不成,返求诸已”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完成普通话、礼仪、文
化基础课及部分专业理论的学习;12月到次年3月为第二学期,主要是安排学生去企业勤工俭学,在实践中提高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3月至6月
为第三个学期,安排学生专业课学习,包括理论和校内实操;6月至8月,为第四学期,安排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这样安排,工学交替,使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
学,不仅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更提高了动手能力。
记者在采访中恰好遇到了一位学生,他参加了春节的勤工俭学,他说:“在岗位上锻炼,操作技能确实提升很快。另外,月收入4000元左右,不但能帮父母减轻经济压力,而且很有一份自豪感哩。”
深化校企合作是破解难题的钥匙
“校企合作,订单教育!”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常听到八个字。
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该校先后与厦门天马、厦门宸鸿、江苏中达、苏州华硕、常熟金像、天津长城、郑州宇通、深圳比亚迪、深科技等30多家知名企业进行了深
度合作,成立了一个又一个订单班。今年,面对现在的高铁热乘务热,与相关知名企业合作办学,成立了“轮船高铁乘务订单班”,专业实训课将由企业派实战经验
丰富的专家亲自教、练;面对金融改革的浪潮,与银行合作成立了“银行班”,学生毕业直接进入银行工作,阳光、体面、高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