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来信 > 内容

孔晓琦,新京报调查记者,入职不到一年。《清华附中工地钢筋倒塌》、《地铁外的隐秘江湖》等等优秀报道
发布时间:2015-6-24 16:04:39   作者:佚名   点击:

孔晓琦,新京报调查记者,入职不到一年。《清华附中工地钢筋倒塌》、《地铁外的隐秘江湖》等等优秀报道,是他交出的作业。从人生意义到新闻理想,他有自己 的理解;从网站编辑到调查记者,他有自己的选择。为什么要做记者?也许就像那首歌里唱的,“总要突然选择逗留或者冒险出走,总要昂然决定低头或从容战斗, 总在倾听内心呼唤一去不回头”。我们来听孔晓琦的心路历程吧。

初中时开始写随笔,直至现在我对自己有个要求——不说一个字假话。我总觉得,人活一生会遇到诸多困难,我们也很可能会因此变得虚伪。但再坏的人也有自己的灵魂,他总会在某个瞬间与之对话。而写作就是我自己的“灵魂对话”。

夜深人静,执笔面对自己,如果这时连自己都骗,那你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的人生,实在是太有”效率“了。

当然,我们对“什么是对的人生”还未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无数先贤的理论、著述似乎只能证明一件事儿:人生毫无意义。这还不包括“平行宇宙、缸中之脑”这些令人着迷的可能性,倘若考虑到这些,我们似乎连“人生”二字都无法面对了。

我曾几乎用了整个大一上半个学期苦恼人生的意义,但毫无结果。人总是短视的,现在都过不好,还幻想什么未来呢。妹子都没有,还谈什么人生的意义呢,那时, 能找到个妹子,似乎就是人生全部的意义了。这种“形而上”的思考终于淹没在残酷的现实中,但一直被我放在心底,装逼点儿的说法就是“用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儿”。

所以当你连人生真假都无法确定,真的就感觉无所畏惧了。况且对错也非绝对,或许一切都只是上帝的安排。

高中时开始看《三联》,大学时开始看《南方周末》,这些神一般的媒体,把我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秉笔申正义,在这个时代,告诉了我们这些身处角落的年 轻人一个真实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一个真正的和谐的中国又该是什么样子。所以很自然地,成为像他们一样的牛逼记者,也就成了我的追求。


孔晓琦参与采写的《清华附中工地钢筋倒塌 10死4伤》,获新京报2014年突发新闻报道优秀奖

但阴差阳错,我来北漂头两年做起了门户小编。并非觉得网编不好,只是更想成为一名前线记者。做网编前看到突发事件,第一反应就是”我能到现场该多好啊“, 这份执念也让我大四时还真去了一个校车侧翻事故的现场,并在接下来几天的”志愿采访“中结识了好多牛逼媒体的记者。但网编不需要突破能力,第一时间内搭出 个专题才符合要求。 于是时间久了,我遇到大突发第一反应再也不是“去现场”,而是“央视发快讯了吗,记者啥时候赶到”,我已经能完全接受自己是个推送前方报道的后方编辑了。 可我从来没忘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知道自己真正擅长什么。 再后来各种机缘巧合,我来到了新京报,做起了调查记者,终于实现了记者梦。调查做得还算开心,但每次遇到大突发总是心里痒痒。因为我觉得那是一种本能的好 奇在趋势你不停地突破。为什么发生、死了多少人、怎么救治的、政府在哪里、是否不作为、赔偿方案是什么、如何防止以后不再发生······这些问题会从你 看到快讯的那一瞬间起萦绕脑海,让你保持亢奋,不停追问。


孔晓琦采写的《地铁站外的“隐秘江湖”》引发舆论热议

来新京报半年多,我接受到了最专业的新闻训练,因而也越发感激自己当初“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跳槽之前,我问了所有能给我建议的媒体前辈,他们绝大多数的回答是“谨慎”,甚至是“不要去”。

今年1月18日晚,我出“沙霸”调查稿,第一次在报社跟版。那晚,我也第一次知道了一篇稿件背后的流程—记者采写仅仅是第一步,其后是一个从编辑到排版、从美编到图编等多位同事组成的庞大的团队在支撑着。

他们共同在坚守着一份纸媒的尊严。

但若问我后悔吗?我很诚实地回答,后悔过,特别是刚来新京报的前几个月。那时我因自身原因发不出稿子收入少得可怜,就特别怀念网易稳定的收入。甚至有时会怀疑,“我原来一个月最多能挣一万多”?

一次和立水桥宁少聊天时,我说“为了钱我就不来新京报了啊!”,他停顿了几秒,一脸严肃,“完全无法反驳”。

这自然是玩笑,却也折射出纸媒收入确实比不上互联网的现状。但这几个月,我收获到远比金钱更加宝贵的东西。从采访到写作,从架构到逻辑,感谢领导、编辑老师们给我时间,让我从零学起。

此外,我觉得“有趣”是记者这份职业的另一个砝码。一次同事“小逗逼”说,小琦你真有新闻理想,我还没来得及说话,宁少说,真别提什么理想,无非就是觉得这个行业有点意思罢了。

是,这也正是我想回复小逗逼的。理想虽在,可不能总挂在嘴上,而且当你真正开始融入、凭此吃饭的时候,理想便成了一次次的突破和写稿。二者毫不浪漫,甚至很多时候让你痛苦。但当你和这个大千世界用各种方式打交道时,你会觉得刺激、有趣。现在能做点儿有趣的事儿真挺不容易的。

我们能身在其中,你说多好。

说来不怕笑话,大学时曾加入过一个类似传销的公司,我在那里销售课程,业绩颇佳,还挣了点钱。可几个月后便退出了。因为通过这几个月的经历,我发现挣钱并不是我最热爱的东西。  在那几个月中,我每天都特忙,但心是浮躁的,只有当我坐在图书馆里好好读上几篇文章后,我才能踏踏实实地叹出一口气,觉得自己是充盈的。

因而从那时起,我便知道自己要的并不是一份收入很高的工作,而是一份能让我感觉踏实的职业。这“踏实”是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是和知识为伍、是想在推动中国更好的进程中做点什么。力量虽微小,可总得有人去做,并且当一千、一万、十万、千万个人用一年、十年、百年去做后,这力量也许就再也不微小了。民智一旦开启,那真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在当下的中国,我觉得记者是份“能站着把钱挣了的”工作。

所以,我想,我是真的爱它。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NzA0NzY5NA==&mid=208012815&idx=2&sn=b386

上一篇:iOS最安全?细数iOS曝过的安全漏洞
下一篇:iPhone 6手机才买两天就爆炸:果粉差点毁容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