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属于高位减持,用“高位套现”的说法虽然很流行,但一出口就定性错误。因为,在中国,财经语言里“套现”是一种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比如信用卡套现、POS机套现等。
就是说,人们批判的词汇基础,就是有问题的,有预设的机制。
当然乐视与一些好事者为此拼命所做的辩解,却不得法,很搞笑。它竟然这么说:贾跃亭套现的钱,都无息贷给乐视网了,不是高位套现。同时,它还借“股民”之口说,贾跃亭这种行为体现了世界级的“心胸”。实在太可笑了,乐视真是一个奇葩。
贾跃亭钱已经到手,扫荡了资本市场,却又扮作了慈善家。逻辑上,这是套牢上市公司,进一步工具化的手段。
贾跃亭像是一个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一个商人。若说他身上的优点,是那种赌性,孤注一掷的精神。敢赌,敢用杠杆。碰到风口,他会有大成。但是往往偶发的因素,会让公司脆弱暴跌。
他有一种卡里斯玛人格特征。他让我常常想到当年的黄光裕。
不过,回过头来说,我觉得,批判贾跃亭透支乐视网,将其进一步工具化,也不用上纲上线。
说到高位减持,看上去他也没违反法律。去年8月,乐视已经进入全面解禁期,他姐姐贾跃芳之后减持,落入5%以下股东之列,之后减持不用再公告。
贾跃亭前不久减持,技术层面说,总还算在法律框架内,直接用带有预设的“套现”至少不准确,有误导倾向。
就算他最高点出来,赚了大笔的钱,乐呵呵,我们也没有权力阻挡他行使自己的减持权利。
可以从情感道义上批判他。这段时间减持,可能重创投资者信心,引发更多机构出逃,套牢散户。但是刘姝威等人的说法太过火气。刘的语言里,有一种隐隐的语言暴力成分,专家不能这么吼,未掌握真正数据实情前,不能这么直接评判、定性。
乐视有产业逻辑,但贾跃亭给外界留下太多财技印象。专家除非找到财务运作的漏洞,违反法律的部分,否则,最好不要借助意见领袖的角色随意发布言论。
当然,拿我来说,跟公众一样,内心也期望刘姝威更进一步,看看乐视有没有真正的问题。
乐视网,我认为是中国互联网热潮中典型的型泡沫化公司。但泡沫有合理的部分,市梦率不是完全丑陋的;只是说,一个行业不能老是这么玩,长期而言,贾跃亭如此财技,对整个行业来说,没有太长期的价值,创富效应让整个行业浮躁不堪。
乐视股价一定会回到它应有的水平,奇葩不是神话。拉长看,贾跃亭不过是产业浪闭潮里的一朵小浪花,虽然他很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