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来信 > 内容

小米们学会价格战 价格战却已失效
发布时间:2015-6-18 12:17:32   作者:佚名   点击:

  这几日,手机市场再次硝烟弥漫,疯狂价格战不断来袭。IDC分析认为,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仅增长11.3%,去年同期数据为27.6%。而中国市场增长率更是首次低于全球,仅为2.5%。另一方面2015年中国安卓手机将以8.5%的增长率低于全球市场。

  任何市场都是如此,当需求增长率放缓的时候,企业便会采取降价的措施刺激消费,从而引发激烈价格战。而价格战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拖累利润率,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入不敷出而死亡。

  那么,中国手机企业们除了开拓国际市场外,如何应对安卓手机增长率大幅放缓的严峻形势?要依靠价格战还是品质战?

  追求销量,钟爱价格战的手机企业

  曾经,“中华酷联”四大金刚是最爱打价格战的手机企业,然而2015年的价格战主角不再是它们,而是几个互联网手机新军。5月,小米NOTE顶配版发布,其售价比此前预期定价低300元,仅售2999;接着乐视在4月份发布首款手机后,公开了BOM成本,并暗讽“友商(小米)”是假的0利润。

  同时小米4也从1999元降至1699元再降至1499元;而红米2A、红米NOTE也相继降价100元,分别售499和699元。随着小米的降价,大神与小米展开贴身战,开出同样配置399元,更大内存699元的价格。

  一时间,手机市场价格战刀光剑影,显然面对巨大的销量增长压力,小米作为国产手机市场的领军者之一,为了完成年初雷军许诺销售8000万-1亿台的目标不得不第一个打响价格战。而乐视作为新军,以挑衅小米而吸引眼球,也成小米降价的导火索。而大神在被360周鸿祎接管后,周鸿祎为宣传奇酷品牌再对小米降价发起进攻,于是一场错综交织的惨烈价格战就这样上演了。

  仍在坚守品质,不追求销量的企业

  乱花渐欲迷人眼,眼花缭乱的价格战似乎成了市场主旋律。而也有一些手机企业在默默的不动声色。记得,华为荣耀曾贴身小米进行战斗,而本次价格战荣耀并未站出来,大嘴余承东也没有再发话。

  我记得华为任正非在2014年终总结大会上曾说过这样的话:“非主航道业务首先要盈利,敢于放弃一些亏损项目。”于是华为在Mate系列手机上做出了出色成绩,抢占了2000元以上市场。

  华为的老对手中兴也有所动作,旗下的努比亚(nubia)在小米NOTE顶配版发布、360奇酷品牌发布的当日发布了一款Z9手机,定价均在3000元以上,并搭配了创新的aRC(arcrefractiveconduction)技术,可将有边LCD做成无边视觉效果以及FiT边缘触控技术,真正的实现了无边框,而不是像某些企业那样利用黑色壁纸掩盖黑色大边框,谎称“无边框”。同时,6月9日努比亚还正式宣布独立,创始人里强表示“安静做手机,不追求销量。”当然还有摩托罗拉,其MotoX系列产品也有独特设计和美感,在被联想收购后,仍被定位在中高端市场。

  说到这里,我们是否可以得出结论:快速奔跑的互联网手机梯队,在这场长跑中,集体沦落到低价厮杀的怪圈中,而老牌手机企业梯队却风格转换,走品质之路,这或许是技术实力、眼界和思维决定的。另外也在证明,互联网思维其实更多的是营销思维,而营销方法是可以被快速学习的,并非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最终比拼的还是技术、研发等硬功夫。

  追求品牌溢价,对标苹果的企业

  说了这么多国产安卓手机企业,再来看两家外资品牌,三星与HTC。这两家公司与苹果一样,都是追求品牌溢价的手机企业,然而在同苹果的对战中,频频挫败,业绩堪忧。

  三星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三星第一季营收同比下降12%,净利润同比下降39%。而HTC的财报更惨,2015年第二季度亏损从2.57亿美元扩大到了2.91亿美元,股价跌至2005年水平。

  三星、HTC的利润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中国手机企业的崛起,高性价比产品的诞生,互联网行销方式的盛行,以及安卓手机硬件同质化、功能同质化时代,三星和HTC的品牌溢价能力大幅降低。同时,也因为苹果大屏幕手机iPhone6、iPhone6Plus的热销。

  然而又有StrategyAnalytics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三星的出货量达到了8320万部,市场份额高达24.1%,重回全球第一位置,比去年第四季度提升了4.2个百分点。而这得益于三星的创新手机产品,GALAXYS6和S6edge的发布,上市仅一个月全球销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部。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提振销量和业绩的仍然是创新,而并非价格战,苹果如果后续不尽快推出创新的iPhone6s,其业绩也必然难以维系。HTC如果无法推出比M9更出色的产品,其翻身的可能性也几乎为零。

  最后的思考

  三星、HTC可以对标苹果,在4000以上价位段进行厮杀,购买这些手机的用户是考虑品牌溢价的用户;而在2000-4000价位段上,则是一个全新的蓝海,也可成为国产手机的福地,目前无论是小米、酷派、联想等企业都没有能力在这一价位段有所作为。

  而在手机新增用户持续放缓的严峻形势之下,换机需求成为主要市场需求,2000-4000价位段如何打造出有诚意的产品?这个消费群体并不过多考虑品牌溢价,而是考虑真正的创新、真正的品质和设计,这正是华为Mate、努比亚Z9所主攻的市场。

  499、599、699的价格厮杀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因为在硬件上几乎无利可图,做硬件亏损赚人气的生意似乎是互联网公司愿意干的事。因为他们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希望手机硬件作为互联网入口,依靠软件和服务盈利,虽然至今只有苹果在AppStore上实现了这一梦想。在这些低配手机之上的用户群体、所能提供服务的质量、愿意付费买单的人群,又可想而知?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低价的厮杀,只是在内存、电池大小等硬件堆积上做文章,产品毫无美感,更谈不上品质与设计,这种机器即使卖出去1000万部,又能积累多少品牌和好口碑?其结果是企业、用户、产业链全输。

  手机之争,回归本质,大道至简。正如努比亚里强在6月9日努比亚品牌更名会上提到的“BeYourself”,知易行难。我想只有那些具有诚意的手机企业,不只追求销量的企业才能够在当前的红海中幸存并壮大。这就如同windowsPC集体增长放缓的时候,苹果Mac却可逆势飘红,手机市场的道理是一样的!

上一篇:索伊冰箱坏了不认账 保修期内维修要收费
下一篇:关于手机我不明白的事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