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天下要闻 > 内容

档案:70年前抗日献金 自贡人创了个全国纪录
发布时间:2014-8-24 14:08:39   作者:佚名   点击:

  原标题:70年前抗日献金自贡人创了个纪录

  联合出品

  成都商报 四川省档案馆

  联合出品

  本期协办单位:自贡市档案馆

  成都商报记者 蒋庆

  档案资料提供:王江蓉

  档案资料解读:自贡市档案馆 张国钢

  “有的人说四川对于抗战是出钱、出力、出命,我说他没有说完全,还有出田、出地、出粮、出汗。这是多么伟大的事啊,这是永远不可忘记的事。”

  ———冯玉祥

  1944年是中国抗战最困难的一年。这一年,日本在中国战场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战争导致我大片国土被日军占领,大量工厂被日军损毁,国民政府经济遭受重大打击,财政几乎无力保障军队抗日。担任中国国民节约献金救国运动会会长的冯玉祥奔波在四川的成都、自贡、乐山、眉山等地,倡导节约献金支援抗击日寇的将士。从年初到年底,四川各地的节约献金总额超过了5亿元,尤其是自贡,这个当时只有22万人的地方却捐了1.2亿元,打破了全国各市县献金纪录,居全国第一。

  今天在自贡釜溪河边石壁上,还能看到当年冯玉祥挥毫写下的“还我河山”,透过这四个大字,我们仿佛能看到70年前那个夏天,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那高涨的爱国热情。

  献金运动

  冯玉祥就献金运动发出公开信,提出了几条原则,第一是献金之款全部用作慰劳前线士兵和购买大炮;第二是他为此打电话、写信、坐车、坐船,全部自己掏腰包,不要公家掏钱;第三特别要求,有钱人出钱,贫穷人不出,而且不能勉强别人出钱,要感动别人出钱。 节约献金救国运动是抗战时期轰动全国的一场爱国运动,发起者正是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身份的冯玉祥。最初,冯玉祥还只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陪都重庆做募捐,他联系自己的老部下和一些爱国团体,分头去劝募,但毕竟范围小,而且冯玉祥在重庆并无实权,听他说话的人也并不多,献金运动陷入停滞。

  到了1943年10月,冯玉祥一位朋友劝说他,让他到重庆以外的地方去发动发动,肯定会有成效。毕竟在陪都重庆到处都是大官,而出了重庆,副委员长对县市上的人来说,那肯定是顶到天的大官了,捐钱献金的面子肯定要给的。

  冯玉祥觉得这也有道理,于是从1943年11月开始,沿着内江、自贡、乐山、眉山、成都这么走了一圈,历时三个月,于1944年1月回到重庆。当时的献金运动,一般就是先让政府把群众组织到一起,冯玉祥在现场演讲,然后群众自动捐献。这次到四川各地演讲,自贡捐了260万元,乐山捐了304万元,成都捐了1200万元。效果比待在重庆要好太多了。

  第一次到四川募捐效果很好,于是1944年春节之后,冯玉祥再次出发进行募捐,并就献金运动发出公开信,提出了几条原则,第一是献金之款全部用作慰劳前线士兵和购买大炮;第二是他为此打电话、写信、坐车、坐船,全部自己掏腰包,不要公家掏钱;第三特别要求,有钱人出钱,贫穷人不出,而且不能勉强别人出钱,要感动别人出钱。这些在当时都非常难得。

  公开信得到了大家的响应,而战事紧逼,日军加强攻势,反而让后方的人越来越团结。

  在泸县,伤兵们把用编藤椅、制雨伞义卖所得的1.2万元捐了出来,冯玉祥实在不忍收下,但是伤兵们一再坚持,最后流着泪收下了这笔钱。

  在江津,一位姓于的女教师把手指上的金戒指取下来,托冯玉祥献给国家。这位于老师家里条件并不好,而且还有三个孩子,平日连肉都吃不上,她对冯玉祥说,“冯先生,无论如何要替国家收下我的戒指。只要国家好了,孩子们差不了!如果国家亡了,孩子们吃得越好越可耻,穿得越好越丢人!”

  最感人的,是一个不满10岁的乞丐跪到台上请冯玉祥收下他乞讨来的10元钱。冯玉祥含着热泪把它高高举起,大声宣布:“这10元钱胜过富翁们的几百万元。”在场的人见状,无不感动,无不流泪。最终江津累计献金1600万元,金银首饰若干。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四川居民生活水电气均已建阶梯价格 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下一篇:四川公招1300名乡镇机关公务员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