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水果和蔬菜,年年产量都在升;油锅不响不吃饭,还要注意减点肥。”“县上专家和领导,常常来我家串亲;今天教我栽包谷,明天教我学喂鸡。”“请你表(别)在这里吹,我也认得一大堆;阿(那)些专家和领导,到过我家好多回。”……这是在云南镇雄县农村广为传唱的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山歌,山坡上、田野里、厂坝边……你对我还,夹杂着老白干的浓烈味儿悠悠满天飞,处处弥漫着山歌的芳香。
悠悠的山歌下面,是一条条纵横交织的机耕路,一块块高标准的改良农田、一片片优质的精品果园、一行行郁郁葱葱的防护树林、一条条支砌整齐的排涝沟渠……活似《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这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是镇雄自2004年入列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之后,100多万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历经10年“征战”的成果。
母享镇湾沟村的菜农涂国杰就是率先受益于农业综合开发的农民之一,早在2007年他就算过一笔账:他家在未使用大棚前每亩地种植蔬菜8000斤左右,还要到处进行零散的销售,收入仅为6000余元;县里给他建起大棚后,每亩地可种植各类蔬菜15000多斤,纯收入达15000元,反季节蔬菜更是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明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给村里建成取水坝1座、渡槽1座、引水渠道7.5公里、引水管道8公里、蓄水池4座、机耕路1条长400米。山清、水秀、苗壮、果硕……农业综合开发大大改善了湾沟村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生产后劲,提高了生产能力。
湾沟村的蔬菜畅销助农致富,倮倘村的“民心桥”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涉及11个村民小组、惠及3600多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设内容涵盖农业、科技等,给村里建设粮食种植和蚕桑种植样板、排涝沟渠、改造良亩,尤其是3509米的机耕道路和2座24米长4米宽的“民心桥”,解决了张家湾河对岸187户1600多人的交通不便和过河难的问题,赢得了农民群众一致好评。
纵观全县上下,受益的何止湾沟村、倮倘村。
10年里,镇雄县先后在乌峰镇旧府村,母享镇湾沟村、母享村,林口乡木黑村,赤水源镇螳螂村、倮倘村、板桥村、木瓜村、布丈村,芒部镇芒部村、庙河村,果珠乡云岭村,牛场镇大寨村等13个行政村实施以土地治理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干部群众共同努力,各年度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2年,镇雄县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试行期一年);今年,被正式批准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