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新闻 > 内容

评论:城市建筑为何频现败笔
发布时间:2014-12-12 16:27:14   作者:张海洋   点击:

  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准则,一旦判定或不准建。CFP

  “铜钱楼”“福禄寿”酒店等“奇葩建筑”屡遭诟病。 资料图片

  邱玥制图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城市建筑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然而,当下中国的城市建筑并没能很好地承载这份文化使命。不论是饱受社会诟病的“千城一面”,还是部分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怪诞媚洋”,都让建筑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留下败笔。那么,当前中国城市建筑存在哪些普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崛起中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城市建筑?

  城市在“怪”与“仿”中迷失

  走进一座陌生城市,总会自然地问这座城市里最值得逛的地方是哪儿,兴致盎然地前去,却总会发现一些“奇奇怪怪”的城市地标,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这是当下不少游客的真实感爱。包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居民,几乎都对城市里“奇奇怪怪”的建筑怀有矛盾的复杂感情,欣喜的是城市多了一张知名度高的名片,忧虑的是这种建立在怪诞设计上的知名度饱受社会诟病。

  另一方面,无论是假期旅行,还是工作出差,当下人们似乎对中国的城市都有了审美疲劳。清一色的大高楼、霓虹灯、阔马路,千篇一律的城市面貌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千城一面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让人无所适从。

  还有仿古复古风的大行其道。不管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新一轮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大吹“复古风”,越来越多的明清老街、唐宫宋城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仿古街、仿古建筑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让人淹没在无序的时空变换隧道里。

  美国城市建筑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不同的城市所依托的地域特色、气候、风土人情各不相同,因此,城市建筑应该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之外适当展现特色。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中国不少城市建筑总在“奇奇怪怪”和“千城一面”中徘徊。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曾撰文指出,时下建筑不健康的倾向就是形式主义泛滥,不从建筑的基本要点来发展创造,而舍本逐末,追逐时髦样式。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独特的历史。然而,有人觉得当前城市建筑太单调,就迎合社会上标新立异的心态,哗众取宠,搞些奇奇怪怪的建筑;还有的建筑设计创新不足,一味效仿或杜撰传统建筑,导致仿古、复古风泛滥,这里面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铺张浪费,对建设经费不加节制;二是不尊重建筑规律,只是标新立异来追求感官的刺激,而不是按照施工的要求来设计。”阮仪三说。

上一篇:观点:智慧城市建设需长期规划
下一篇:分析称毛大庆升职代表地产巨头转型的一种潮流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