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行万里路”之外,暑假里最重要的“作业”当数“读万卷书”。阅读在孩子们的漫长暑假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假期,读书的孩子并不算少。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阅读观念的变化,孩子们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都全方位“更新换代”,而且还出现了“年龄越长,阅读时间越短”的怪象。本期麻辣论坛就聚焦“假期阅读”的话题。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假期阅读微调查】
A 学生们假期都读些什么书
小学生看完儿童文学,又看四大名著
扬子小记者,南京市力学小学五(4)班的小女生马思斓是个标准的“小书虫”,暑假刚过去二分之一,她已经顺利将学校的“读书作业”完成的干干净净。“这个暑假,老师向我们推荐的作家是旅德作家程玮的系列《周末与米兰聊天》、《周末与爱丽丝聊天》,这两个系列的书都有很多本呢,我都看完了。”
小马同学对于阅读有着惊人的兴趣,做完老师布置的“读书作业”,意犹未尽的她还主动给自己“加餐”。“妈妈是老师,所以在我们家,每天晚上全家人都会一起看书,爸爸妈妈和我都安安静静的捧着自己喜欢的作品阅读,这样的感觉很美好的。”
记者了解到,马思斓的妈妈是南京一所高校的老师,从事的也是文字工作,平时会对女儿的阅读加以一定的引导,“四大名著的儿童版我都看完了,现在我开始看成人版了,有不懂的地方就会向妈妈请教,也会和妈妈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马思斓十分迷恋阅读带给自己的充实感,“老师并不会像批阅试卷一样去逐个检查我们假期阅读的情况,但我觉得看书其实是自己的事情。”
中学生读书方式在变,有人循着电影读原著
小学生们的阅读大多是依照老师开出的书单来“按图索骥”,但对于中学生而言,假期里读什么书就得完全靠自己了。即将上初一的扬子小记者薄天怡选择了用读书来充实这个特别的假期。“爸爸带我买了台湾作家刘墉的《超越自我》,还有法布尔的《昆虫记》,看完这些书,我都会写读后感的。”有了刘墉和法布尔“陪伴”过暑假,薄天怡的这个特别暑假过得分外踏实。薄爸爸告诉记者,女儿在五年级时就看完了四大名著,现在会主动找一些外国作家的作品来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