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经纬 > 内容

走进4个寄宿制学校 听听学生家长老师的寄宿经
发布时间:2014-12-5 19:02:51   作者:佚名   点击:

  2014-2015学年度寄宿学校作息时间(部分)

  早上

  7:00-7:20 起床

  7:20-7:50 早餐

  7:50-8:00 早读

  晚上

  17:35-18:05 晚餐

  18:05-19:00 自由活动(体锻课)

  19:00-19:10 英语口语晚练习

  19:10-20:00 晚自习(第一节)

  20:00-20:10 加餐

  20:10-20:40 一、二年级洗漱、熄灯、睡觉

  20:10-20:40 晚自习(三、四、五、六年级)

  20:40-21:30 三、四、五、六年级洗漱、熄灯、睡觉

  以上数据来自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生)

  近日,湖南卫视热播节目《一年级》受到众多家长、学生追捧,其中,学生寄宿教育问题引起了热议。根据成都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2013年)显示,成都市小学生707004人,其中寄宿生4377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6.2%;成都市初中生385542人,其中寄宿生142887人,占在校生总数的37.06%。

  作为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成都寄宿生的生活状况如何?相比走读生,他们又有哪些不同的经历与感悟?作为家长,送孩子寄宿,他们内心有着怎样的无奈与挣扎……日前,成都晚报记者“兵”分四路,走进4个寄宿制学校,倾听老师、学生、家长的故事与心声。

  学生故事

  [分离 是说不出的痛]

  一学期只能见父母一次

  “虽然我会很想他们,但是我知道,他们现在的付出都是为了让我过更好的生活。”

  11岁的何海东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五年级7班的学生,自二年级从老家巴中转校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我基本一学期只能见父母一次,如果他们太忙,则一学期也见不了一面。记得有一学期放寒假了,我一早就在寝室里等爸妈,但是他们却把时间记错了。”何海东回忆,当时从上午11点等到下午3点,整个宿舍空无一人时,依然没看到父母的身影。何海东失望地拨打了爸爸的电话,电话那头,父亲连忙向孩子道歉,“生意太忙,记错了时间,明天就来接你回家。

  何海东的父亲何德阳对于半年才能见孩子一面,也十分无奈,“我们每天早上7点过起来,一直要忙到晚上8点左右,其实并不是不想让娃娃待在自己身边,只是希望能给他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

  装病让父母来探望

  “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天天有父母的陪伴,而自己却只有周末短短的两天时间,才能和他们在一起?”

  张诗岷是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四年级的学生,今年9月从崇州的一所走读制小学转校至今已有3个月,一个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张诗岷的内心感到不安和孤独。不爱说话,时常哭泣、闹情绪,甚至因为不适应新环境装病让父母来探望……在同学和老师的眼中,张诗岷对寄宿的生活非常不适应。“我不喜欢住校,虽然学校很漂亮,也有很多同龄的同学,但是走读让我能感受到亲情和家的温暖,爸爸妈妈是不可以替代的!”

  [独立 是成熟的第一步]

  13岁男孩压根不会洗衣服

  “我也不知道为啥我怎么都学不会(自理),我还是喜欢回到家里的感觉。”

  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刚上初一年级5班、13岁的小易(化名)非常瘦削,作为家里的独生子,这是他第一次在学校过寄宿式生活。时间长了,室友们注意到,小易每天睡觉前从不刷牙、洗脸、洗脚。“你的袜子好臭,都堆在那里好多天了,拿去洗了嘛。”室友们对小易脏衣物发出的呕心味抱怨不已。

  但小易压根还不会清洗脏衣服,还是继续放在那里。班主任王建荣忧心的是,这个大大咧咧的孩子已经住校两个月,还不懂什么是自理,“在他的观念里,似乎没有自理的概念。”王建荣主动联系小易的妈妈,他的妈妈也显得无可奈何,“可能家里‘惯侍’(溺爱)他,所以孩子不怎么会自理。”在与妈妈商量后,小易决定走读,“我也不知道为啥我怎么都学不会(自理),我还是喜欢回到家里的感觉。”

  寄宿生活“训练”出良好习惯

  “我很喜欢寄宿生活,这样能让我更独立自主地调节时间。”

  张一淼是师大附中外国语学校初二年级1班的学生,这也是她第一次过寄宿式的生活。晚上9点半回寝室、自行准备洗漱、按时去食堂吃饭……虽然寄宿生活不像家里那样自由和随性,但张一淼还是很快适应这种略带拘束的生活。张一淼说,学校有规律的寄宿式生活让她更懂得时间的可贵,每天她会做一个时间账本,清楚罗列每个时间段应做的事情。“这也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身的学习效率。”此前张一淼在家里的一切生活都由父母包办,更没有对时间管理的意识。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让张一淼收获颇丰,她的成绩长期名列前茅,总是在年级前20位以内,全班前5名。

  [室风 是无价的财富]

  最牛学霸寝室 全部上北大清华

  “相互帮助,相互搀扶,良好的室风是形成‘学霸寝室’的背后原因”

  今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的封凡,也是众多寄宿学生中的一员,而在进入高中以前,封凡都没有寄宿过。封凡父亲表示,寄宿在学校,封凡并没有感觉不适应。“他认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封凡回到寝室后,基本不会看书,十分珍惜课堂时间,死读书未必就能取得好成绩。今年高考,封凡687分、李佳明676分、鲁巍扬610分、李承则被北大生物科学专业提前录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最牛学霸寝室”。“他们在一起,除了学习气氛浓厚外,耍起来也很嗨。”班主任张学军称,学校晚上熄灯后,他们躺在床上还要耍一会儿手机,除了讨论试题,还经常手机联网斗地主、玩三国杀。这些被家长意为学生成绩“杀手”的游戏,到了他们手里,只是一种课外娱乐放松的方式。下课或放学后,他们寝室还经常组织球队参加比赛,更注重劳逸结合。

  这个寝室,每个人都各有所长。鲁巍扬比较擅长数学,封凡的化学最好,李承的生物很棒,李佳明比较会弹吉他。鲁巍扬说,寝室的4个人都能上北大、清华,和平常的学习习惯和寝室氛围有很大关系。在张学军看来,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搀扶,少了面红耳赤的争执,多了共同理想形成的默契,良好的“室风”是形成“学霸寝室”的背后原因。

  室友让内向女孩变得“阳光”

  升庵中学高三(2)班的学生徐苗,今年17岁,是新都区清流镇广泉村人,当她还在读小学五年级时,父亲就因为得了尿毒症晚期去世,后来母亲也改嫁了,从此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在升庵中学读高一、高二的时候,由于家离新都城区较远,徐苗只能选择寄宿,一个寝室10个人,渐渐地寝室的同学都成了“姐妹”,相互照顾。刚开始到升庵中学寄宿时,徐苗显得有些怯懦,性格也有些内向,但随着融入寝室与集体,她自己渐渐变得开朗,与室友成为了好朋友。如今,班主任徐光碧提到徐苗时,都称赞道,“这个娃娃很阳光。”

 [1]  [2]  [3] 下一页

上一篇:九寨沟首次拍到野生大熊猫嘴里叼着幼崽同游画面
下一篇:四川金强前天深夜宣布下课 邱大宗18个小时没合眼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