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3日讯(王丹 记者 李丹)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和2014年11月25日23时19分,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分别发生6.3级和5.8级地震。震后,社会各界的有爱力量都积极参与救援,其中不乏曾经同样身为震区被帮助过的人们。
作为康定地震后进入震区的外援医疗队伍,同样是地震灾区的雅安市全体医疗救援队员克服了高原缺氧、天气严寒、道路危险等困难,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坚守高原,情系当地群众,认真做好医疗救援工作。
2日,从康定地震灾区传回消息,截至12月1日,雅安市医疗救援队已巡查14个乡(镇),125个村,覆盖6万余人;出动车辆96台次,人员482人次,参与医治伤病员71人,排查出地震伤员7人,转运病人4人,义诊1785人次,发放药品共计5万余元。
震区开展工作迷路 遇州委书记热心带路
在5支医疗分队中,雅安市石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小分队驻扎在新都桥镇。11月26日,队员们按照工作安排,入户排查伤情,目标是不漏下任何一名伤员。
在呷巴乡俄达麦巴二村,队员们遇到藏族老人洛让生根。经检查,老人左侧腰背部损伤,需要转移到医院进行下一步救治。医护人员将老人送到州人民医院,看着老人去做CT检查后才离开。但在返回驻地的时候,已是夜色笼罩,由于人生地不熟,小分队迷了路。
“好心的牧民为我们指路,但开了一段后还是找不着方向。”队员张敏说,他们只好在路上拦车问路,“没想到就拦到了州委书记的车。”张敏回忆,他们挥手致意一辆驶来的车后,车辆当即停下,看他们开着120急救车,穿着白大褂,车上的人马上问他们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没想到他就是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
“在带路途中,胡书记非常关心地询问医疗队的情况。”张敏介绍,得知是石棉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时,胡昌升说“你们是最先赶到震中的队伍,非常感谢你们”,并叫我们注意保暖,开车注意安全,小心路上的暗冰,车队一直把小分队带到分路口,并指明前往驻地的路才离开。
挺住高原反应 帮助237名初三学生释放情绪
木雅祖庆学校位于震中塔公乡,是受损最重的学校。为不影响237名初三学生学习、复习,11月26日,当地将这部分学生临时转移到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复课。
当医疗救援队得知这一情况后,派出5人医疗小分队赶到甲根坝片区寄宿制学校,抚慰孩子们受伤的心灵。“参与过‘4·20’芦山强烈地震医疗救治,我们都知道医疗救援不仅仅是救死扶伤,心理辅导同样重要。”医疗救援队员黄康坦言,特别是对正在上学的孩子来说,不及时进行心理疏导,说不定会给他们的人生造成不小的影响。
“要坚强!”当天,学校的课间操时间,操场上传来一阵阵响亮的呼喊声。医疗队利用学校课间操时间,和学校老师一起,采取高喊释放压力等方式,让孩子们喊出心里的压抑情绪,释放自我,平复心绪。
其实,在进行医疗救援工作时,医护人员们自身也经受着高原反应、早晚温差大和强烈紫外的挑战。震后当晚,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赶赴灾区的队员带上了最好的药品,却忘记给自己带上一件厚棉衣。
骨科医生高驰出现脸浮肿症状,骨科护士李麟玉有强烈高原反应,神经外科医生杜春富隐瞒身体不适的情况前往震区,大家都顾不上自己而努力坚持工作。“我老家就在石棉县,‘5·12’和‘4·20’地震后,全国各地的爱心都涌向雅安。”杜春富感慨,虽然当时他并不在雅安工作,但他仍感恩同胞对家乡的无私帮助,“我们都是一个大家庭,应该互相帮助,我们都是来自灾区的人,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