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讨会现场。
四川新闻网成都12月3日讯(记者 董焦 摄影报道)3日,首届“四川好人——感动四川年度人物评选”研讨会在四川广播电视台举行。与会嘉宾现场观摩了《金顶蜘蛛人——彭文才》及《特殊母子——蒲雪芳、王东》等两期《四川好人》节目,四川广播电台相关负责人就项目运行情况进行了介绍,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精神文明办主任朱丹枫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社科院副院长李明泉、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天及著名文化学者袁庭栋等社会专家学者,《四川好人》栏目制作团队,媒体人及观众代表等共同讨论了《四川好人》的社会价值和传播意义,并对该栏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首届大型新闻行动“四川好人——感动四川年度人物评选”是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指导,四川省精神文明办公室与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旨在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深刻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展示四川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生动道德实践。该栏目于今年9月15日起在四川卫视启动候选人物事迹展播,并在四川网络广播电视台同步直播,同时采用新闻、微博、论坛等载体宣传介绍“四川好人”的典型事迹。
研讨会中,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少具有建设性的意见。“除了报道四川好人的好,还应该更多着墨于如何让四川好人过得更好。”袁庭栋在交流意见时表示,四川好人的报道应针对人物本身来进行更深度的挖掘,更应注重四川好人的示范效应,应做到人物报道的“可信、可亲、可学、可继”。
“栏目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值得肯定,但这样类型的报道应该做到长期化、常态化,”四川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朱天建议说,好人或榜样类评选年年都有,如何做到推陈出新,让活动发散和延展,是此类报道需要思考的地方,“我们也应该倡导一种价值取向,即关注四川好人命运本身,要‘好人有好报’。”
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韩洪则表示,“四川好人”的品牌需要进一步打响,“要让人找到道德的路标,即‘感动之后如何行动’,是一个问题。《四川好人》除了是一个正能量的传播平台,还应该是个行动平台。”
据悉,截止目前,总计划40期的《四川好人》已播放了23期,播出计划将持续至2014年底。目前,候选人物展播已累计收到观众反馈12000多条,参与微博、微信、网络投票数累计超过132176人次,网络点击量达到330517次,手机客户端视频浏览量达到48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