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声明
科技生活在线注意到,亚马逊中国的海外购页面有这样的声明:“亚马逊海外购商品适用美国亚马逊的退货政策,不适用七天无理退货。亚马逊原则上提供商品送达后30天内的退货服务。”于是便出现了一个疑问,亚马逊的声明可以减免中国法律规定的商家义务吗?法律人士指出,亚马逊海外购服务也属于在华进行电子商务经营,应该适用新消法关于网购商品7日内无理由退货规定。新消法规定的无理由退货的排除条款只列出了四类商品,这意味着除此之外皆属适用范围。如此硬性规定,应该就是为了避免商家利用强势地位以协商同意的形式推出“霸王条款”。
佳融分析人员表示,即使从情理上讲,看深一层就会发现不合理之处。美国亚马逊服务政策,对于主要服务对象美国本土消费者而言,或许是恰当的,但对万里之外的中国消费者而言,便会导致诸多不便与麻烦,毕竟两国在消费环境、文化、法律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性。而从企业经营角度讲,可以视为一种更多考虑企业自身便利而牺牲消费者体验的态度,这恰恰是对互联网思维核心理念的反动。
水土不服
有评论称,“亚马逊中国卖图书卖不过当当,3C家电通讯是京东的老大,服饰百货干不过天猫淘宝,如果是拼服务速度,更比不上211的京东。”亚马逊中国2013年营收大概100多亿,不到20亿美金,而亚马逊全球是744亿美元,中国区占全球收入比例不到3%,是京东的八分之一左右。但是亚马逊从2004年以来,在中国的投入还是非常大的。
据悉,在2011年京东号称融资15亿美元的时候,贝索斯来中国开会后,批准了10亿美元的仓配基础设施投资。如果京东没有亚洲1号,亚马逊中国是拥有自建仓储面积最多、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电商。分析人员指出,亚马逊中国之所以长期受困本土电商的合围之中,可以简单归结为水土不服。跨境电商业务确实可以充分发挥亚马逊的优势和长项,但如果不调整经营理念,或许会将大好资源与机遇白白浪费。
文化难融
“天猫淘宝里面的商户的海淘商品是无法保证真假的,而且是速度很慢,体验差。而短期看,京东、当当、苏宁易购等,既无海外货源品牌资源,也无能力承接打通对接的能力。”业内人士表示,亚马逊中国背靠亚马逊全球,有它独特的全球采购资源优势。跨境交易通关,打造良好的跨境交易体验,对亚马逊来说也早应该是轻门熟路了。亚马逊中国完全具有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争取中国最具有消费力一群人的能力。然而,具备各种优势的亚马逊中国,却为何依旧无法脱颖而出呢?
分析人员指出,一方面,我们从亚马逊中国身上看到了中国电商的通病,例如服务质量不理想,还看到了美国电商的自大和傲慢,例如缺乏纠错勇气和突破动力,却没发现太多中国电商所体现出的优点,例如拼劲、适应力以及调整速率。亚马逊正式进军中国市场已历10年,依然体现为水土不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也具有必然性。
科技生活在线首席评论员江炜点评:美国亚马逊主要服务美国消费者,亚马逊中国主要服务中国消费者,而中国用户有着与美国用户大不同的习性。亚马逊中国需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文化特质,学会看中国用户脸色行事,牢记他们才是你的“上帝”。(姜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