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整治“庸懒散浮拖”现象系列评论之二
成都日报评论员
干事业、谋发展,需要一大批经过实践锻炼和考验,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具有高度责任感,胸怀大志、埋头苦干的优秀干部,对那些“为官不为”的庸官,要坚决说不。
何谓庸官?一是思想上平庸贫乏,毫无创见,二是行为上平庸无为,毫无闯劲、干劲。他们整天说着“完全正确”的废话,谨小慎微,循规蹈矩,难事推上家、做事找下家。其主导思想就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其目标就是不求“青云直上”,但求乌纱帽戴得稳当。庸官之“庸”,首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了问题,把党的宗旨意识忘得一干二净。为官何为?不就是为人民服务吗?如果坐在位置上不做事,那么当官干什么?其次是其根本就缺乏能力,谋不成事,干不了事,只能当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贪官可恨,人人喊打。庸官可恶,但人们对其危害性认识往往不够深刻。对于“庸”,有的人还美其名曰“没有野心”。可是,为官一任,没有造福一方的“野心”干嘛坐在这个位置上?为官者,手握国家公权力,执管一方之公仆也。其是否作为,其能力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向。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如果“一把手”是个“庸官”,那么,其手下状态可想而知,其治下状况也就不乐观了。讽刺的是,越是不求功,越可能出事,越可能闯祸。比如近年一些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往往就是直接管理者不懂抓管理,不懂抓安全生产,能力平庸而造成。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当官,就要有服务人民的愿望和能力,否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应该看到,经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刻洗礼,成都的干部队伍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领导能力,都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成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中坚力量。不必讳言,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也不乏一些“庸官”。对照中央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各级各部门每个党员干部都须深思,自己有没有“庸”的思想,“庸”的行为。特别是身处成都发展新常态,对于“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的理解透不透,对于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准了解够不够,对城市、金融、互联网常识掌握充不充分……诸多问题,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扪心自问。
对于干部“庸”的问题,本次专项整治工作列出了治理重点,要重点治理那些工作标准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业务素质不强等问题,要重点治理那些领导班子和干部缺乏改革意愿和工作热情,不善于学习、不研究政策等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治理路径:要注重强化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使每个党员干部都把心思用在学习提高、干事创业上,把工作落在求真务实上,要结合岗位需求,加强学习提升能力,大力开展增强自主创新、深化城乡统筹、扩大开放型经济、推进“五个转型升级”等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支懂工业、懂城市、懂开放、懂金融、懂管理的干部队伍。
抓作风,就是抓发展。整治“庸懒散浮拖”,事关成都发展大局。让庸官让道,倡导“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导向,才能弘扬干事创业的正气,才能让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原标题:治“庸”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