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窝里唱出一代调子王
——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峰调子传承人 许绍光
“山歌没有种(类),只要四句逗得拢”……唱调子、对山歌,是晋宁人民群众最喜爱的一种群众性文艺活动,至今已流传几百年。
宝峰一带上了年纪的人都爱对调子,许绍光就是其中佼佼者,并唱出了名气,成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峰调子传承人,家家户户喜爱的民间艺人。
天生爱唱调子
许绍光是宝峰上方新街村人,生在深山,长在林间,从小在家务农,10岁那年跟村里的长辈学唱调子,一唱唱了53年,最终成为远近闻名的“金嗓子”。如今已63岁的许绍光依然精神矍铄,人们说他唱调子唱出了个好身板。
虽然年事已高,但只要一唱起调子,老人仿佛年轻了20岁。1999年,许绍光报名参加第二届宝峰调子会,他以嗓音清脆、字正腔圆、歌词押韵、内涵深刻等特点一举夺魁,成为当年最受群众欢迎的一代歌王,随后他一直连续15年担任宝峰调子会评委。
调子会是当地流传久远的民俗文化,参赛者上场临时抽取对歌主题,包括歌唱国家政策、致富经验、民风民俗、爱情故事等,现编现唱,临场发挥。1998年,这种文化从山野登上了舞台,没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却散发着下里巴人泥土的芳香,因其来源于生活,产自于民间,也是最能打动群众、最具人气的文艺活动之一。
那年郑和文化节,原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副书记丹增来到晋宁观看宝峰调子,许绍光和他的搭档现场编出了经典调子:“我要夸来我要夸,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他到过了多少好国家,他还没有坐过桑塔纳!”、“哥也夸来妹也夸,我来夸夸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是世界的外交家,我们故乡人民永远怀念他!”丹增被乡里人幽默的歌声和曲调逗得开怀大笑,一时间,许绍光成了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