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总体规划》解读十三
省级行政中心:在新川科技园南端或麓湖周边地区选址
一、公共设施布局目标与策略
1. 构建“大小配套” 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天府新城构建为大区服务的生产配套功能,各产业功能区形成适宜产业工人需求特征的生活配套功能。
2.培育一流的高端消费市场。引进国内一流的文化娱乐、时尚消费和旅游服务设施,形成多元化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并建设一批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型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具备举办国际性商业活动及文体赛事的设施条件,提升成都在国内外的城市影响力,展现西部高端服务业中心和内陆开放门户的形象。
3.配置完备的生产服务设施。按照“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根据规划产业门类的需求特征,高标准配置现代金融、物流、研发孵化、商务会展、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设施,强化成都的生产服务优势,促进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产业的集聚。
4.构建便捷的生活服务网络。从职住平衡、舒适出行、均等服务等角度出发,构筑全覆盖、分层级、方便居民就近使用的生活服务设施网络,兼顾为高端人士、普通市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建设一个所有人安居乐业的和谐新区。
二、公共设施规模
规划期末公共设施用地规模约为92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4.2%。
三、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1.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8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2%。保留现状位于高新区内的成都市级行政办公设施,在新川科技园南端或麓湖周边地区选址省级行政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1.5平方公里。
2.商业金融用地规划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5.8%。规划在高端服务功能集聚带沿线,沿天府大道中轴形成市级商业中心3处;结合各功能区的布局,设置区级商业中心5处。规划金融商务中心3处:包括扩建现状位于高新区的大源金融商务中心和双流空港金融商务中心,并在天府铁路新客站周边规划新的金融商务中心。
3.文化娱乐用地规划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6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9%。在高端服务功能区布置各类市级文化娱乐设施,并在规划RBD游憩商业中心形成市级文化中心。规划片区级文化中心10处,在各功能区内结合组团中心相对集中布置,设置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剧场等设施。基层文化设施:各社区中心按照每5-8万人设置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一处(包括文化站、图书室、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
4.体育用地规划
规划体育用地面积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8%。在天府新城内布置市级体育中心,规划用地面积1.6平方公里,设置大型综合体育场、综合体育馆、健身馆等设施,满足承担国际专项体育赛事的需求。规划7处片区级体育中心,按大城市标准配置各类体育设施,单处用地规模20公顷,规划用地面积共1.4平方公里。按服务人口8-15万人/处的标准,结合社区布置45-80处社区体育中心。引导体育休闲设施向位于产业区的公共中心集中,就近为就业人员提供休闲运动场所。
5.医疗卫生设施
规划医疗卫生总用地约5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0.8%。规划500床以上的市级医院15处;200-400床综合医院约70处。按5-8万人/处的标准,设置80-130处卫生服务中心。规划在两湖一山、彭祖黄龙、东山六镇等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段布置疗养院共6处,规划用地面积约0.4平方公里。
6.教育科研设施
规划教育科研设计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1.5%。主要为各类教育设施用地,科研设计类用地与产业区结合,统一归为研发用地。规划3处教育园区:空港高技术产业功能区教育园,以高等教育和大专高职院校为主;高端服务功能区教育园,教育、科研、生产中试一体化为主;南部现代农业科技功能区教育园,以职业教育和培训基地为主。
7.旅游设施用地规划
指区内依托各类资源,为发展旅游服务成片开发建设的地区,包括游憩休闲、会议度假、主题乐园、旅游地产等。规划旅游设施用地20平方公里,占城镇建设总用地的3.1%。包括在龙泉山以东利用两湖一山资源布局高品质国际旅游、文化休闲、会议度假等设施;沿锦江两岸和龙泉山以西布置郊野生态休闲和观光度假设施;在两个大型规划绿楔和龙泉山中结合乡镇和村庄布置乡村休闲娱乐设施。
四川新闻网记者 董焦 陈淋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