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独家调查 > 内容

云南保山路政联动机制试点获成效 村民护路意识蔚然成风
发布时间:2014-11-10 15:47:00   作者:佚名   点击:

潞江镇邦陇村道路两侧种植了热带经济水果苗木作为行道树。罗浩摄

如今的刘霁公路路面干净整洁,路域环境改善。罗浩摄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建设对于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在云南,农村公路总里程18.9万公里,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但是,全省目前仍有4万余公里的农村公路处于管理“真空”,长期失管。路通了却无人管护,公路使用年限缩短,又需要重复投入大量修复资金,造成了资源浪费。

为探索构建新的管护体系,延伸路政管理触角,弥补农村公路路政管理缺乏统一规范的空缺,2014年4月,云南省公路路政管理总队向各州市下达“路政管理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启动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试点工作。通过试点单位征集,确立了昆明市晋宁县、曲靖市罗平县、保山市3地的交通运输局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

日前,记者随省路政总队对保山市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试点工作进行回访,检验试点工作取得的最新成效。

变化:路域环境改善 交通便捷通畅

保山市隆阳区水寨乡的刘霁公路如今路面干净整洁,而此前的路域环境却是一路尘土飞扬、牲畜粪便遍地。

刘霁公路全长41.87公里,2014年4月底建成,总投资8000多万元,是隆阳区最后一条通乡油路。据了解,刘霁公路沿线建有8家砂石料场,每天约有100到150辆车来回运输砂石料,泼洒、超重现象普遍,公路损害严重。“见到公路损坏的情况,很多村民自发地去找砂石料场协商,要求拉载砂石料的车根据村规民约爱路护路。”隆阳区交通局副局长李建祥说,另一方面,保山市政府于6月发动多部门联合执法,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路政联动协管机制的优势,开展路域环境专项整治活动,落实监督巡查,要求各砂石厂规范装载行为,杜绝砂石泼洒、车辆超重超高现象。

“大型运输车辆装载规范,泼洒污染公路现象减少,刘霁公路路面情况相比治理前明显好转,沿线群众比较满意。”李建祥说,坚持长期治理不反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能达到公路管护的理想效果,“对于村民来说,这条路非常重要”。

沿着刘霁公路便能进到水寨乡海棠村。为改善村辖区内公路乱堆乱放、牲畜粪便堆积等问题,海棠村推行“道路零粪便”的村规,要求村民在群放牲畜的时候,如果牲畜拉了粪便在路上,主人要当场及时清扫干净。“牲畜前面悠闲走,主人后面扫帚追。”海棠村村支书、主任杨德和笑着说,此外,还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把道路分片包干,道路分配到户清扫,以大家共同参与的方式,充分调动群众的自觉性。

谈及农村公路路政联动协管机制实施前后的变化,杨德和用“经济半小时”来形容:从区里到村上,以前耗时一个多小时,现在仅需半个小时左右。“不仅如此,村里盛产的松茸、松露、苦荞等经济作物的运输得到保障,与市场价的差价也缩小了,村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杨德和说。

第1页 第2页 下一页 末页

上一篇:中缅管道天燃气正式进入德宏供气
下一篇:云南花灯走进校园 展示花灯艺术的快乐

发表评论
工作联系QQ:3111680931。
© 前沿中国网【www.qyzgx.com】© 2005-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