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普协生前舞台剧照
四川新闻网成都11月7日讯(记者 沈杏怡)今晨,川剧历史上第一个以净角(花脸)摘获梅花奖的演员孙普协因病离世。11月7日凌晨5时7分,著名川剧演员、成都市川剧研究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第22届梅花奖得主孙普协因白血病抢救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55岁。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孙普协的离去,是四川曲艺界重大的损失,可以说四川失去了花脸界的第一人。”
在位于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附近的灵堂外,四川新闻网记者见到了成都川剧研究院院长雷音,他说:“孙老的离去,对剧院和川剧界来讲,都是一个损失,他音域宽广、雄浑高亢、音色独特,粗犷中透出细腻的声腔,是川剧界不可多得的净角演员。他曾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那一届的‘梅花奖’获奖者有40多名,而孙老排名全国第二。”
雷音介绍,孙普协一生挚爱川剧,对于川剧新人的栽培方面,他也非常用心,“直到他去世的两天前,他都还在病床前惦记着自己的两个川剧学生,挂念他们的功练得怎么样了。”
孙普协生前的老搭档,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梅花奖获得者王超,双眼含泪地向四川新闻网记者回忆着老友,“我们是多年老搭档了,他的离开让我非常痛心和遗憾。他性格豁达开朗,去年查处他罹患白血病后,我去医院看他,他还反倒劝慰我。”
王超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今晚七点半,他和孙普协生前其他川剧演员好友,将以“打围鼓(川剧演员围坐在一大鼓旁,不化妆)”的方式,表演川剧。“我们想以他最喜欢的方式,送他最后一程。”
人物资料:
孙普协,男,1959年出生,现任成都市川剧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青年表演艺术家,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工花脸、老生,靠、架、文、武兼备。其音域宽广、雄浑高亢、音色独特,粗旷中透出细腻的声腔,是川剧界不可多得的净角演员。
1975年考入郫县川剧团。主攻花脸。1984年作为特殊艺术人才调入成都市川剧院三团。从“包公戏”到“红生戏”,他擅演的剧目众多。他音域宽,音色纯,唱腔挺拔有力。他不仅继承了不少的川剧优秀剧目,还深得川剧艺术的精髓。
在《山杠爷》、《欲海狂潮》、《红梅记》、《文成公主》、《激流之家》、《问病逼宫》、《包公赔情》、《五台会兄》等众多剧目中的表演,深受专家学者的赞扬和广大观众的喜爱。
孙普协:这辈子对得起川剧 川剧也对得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