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利民接受记者采访。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22日讯(记者 董焦)22日,四川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省发改委主任唐利民介绍了四川省投资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的相关情况,并发布了第二批共220个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
发布会结束后,围绕下一步工作部署、社会资本退出机制等受关注较多的问题,唐利民接受了四川新闻网记者的采访。
将开放更宽领域 年内或推出第三批重点项目名录
四川新闻网记者:本次推出的220个项目都有些什么特点?
唐利民:本次发布的项目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大,同时又是能为各个地区今后尤其是十三五加快发展打下基础的好项目,项目涉及交通、城市市政、信息、水利、能源、旅游、节能环保、保障性住房及棚户区改造、健康养老、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以及国有资本股权转让等十二个领域,里面涵盖现代服务业比较多,过去在现代服务业相对较少,为了调结构转方式,这次更注重了新兴先导型服务业项目的推出。
过去让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感觉不能进入的领域,这次下决心向社会开放了。这里面有很多好项目,大都盈利比较好、建设周期可调控,包括已经建成在收费的(项目),也让现有国有企业转让部分股权给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让他们来持有股份。
四川新闻网记者:对这220个项目的推进有些什么考虑?下一批项目又会如何推出?
唐利民:这些项目都有联系人和联系电话,马上可以加强对接,对接过程中,发改委会对项目采取备案制,项目的审批等程序会大大加快。
随着改革深入,我们还会推出更宽领域的项目,比如说五大高端产业、五大高端战略项目、五大先导性服务业的项目,我们正在加快脚步,将来还会有第三批甚至第四批项目出来。
我们现在也正在准备,下一批项目应该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布。我们这样做,就是要让更多的民间资金、民营资本参与到整个四川的加快发展中来,政府的资金只是做一个示范和引导,让更多社会资金参与进来,让经济更加活跃,通过改革,要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格局和模式。
社会资本进入后仍可流动 推出项目时已考虑盈利空间
四川新闻网记者:我们注意到其中推出了一些旅游项目,这些项目在投入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唐利民: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旅游项目实施属地管理,作为投资人,首先要和当地政府进行接洽。比方说如果有第三方公司投资,这家公司和当地政府以及引进它的旅游开发公司就应有个三方协议,保证第三方参与人的资金安全。如果盲目进入非三方协议机制的投资,在资金安全的保障上是有风险的。
其次,投资人也要考虑项目成熟度如何,其开发条件和管理机制是不是成熟。如果旅游项目周边条件不行,包括有大量搬迁、安置问题,盲目进入也是不行的。企业应该在前期把这些问题落实,到了成熟度非常高的情况下,第三方投资才能和政府以及旅游项目的引进商签订合同,在此前也需要起草一定的协议,这样才能保证其资本安全。
四川新闻网记者:投资者进入了投资回收期比较漫长的项目,具体讲就是基础设施和公共层面的项目,这些项目投资额度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如果有企业需要退出,有没有流动机制呢?
唐利民:你可以运用股权,比如进来3年、5年,项目已开始盈利,但效率很低,同时你又急着投入效果更好的项目,那你的资金也是可以流动的。
具体的做法,比如加上效益,溢价出让资本给已在其中的公司。以川南城际铁路为例,比方说民营资本投入3亿,铁路运行后,每年收益只有5%,但是企业有一个年回报率高达15%的项目要投入,那就可以请第三方评估,把溢价进来的利息和收益溢价合并其中,那么他投入的3亿可能变成4亿元,就可以转交政府或其他民间资本收购。并不是进来就不能走了,是可以自由流动的。
四川新闻网记者:医疗卫生、教育、棚户区等项目,企业如何盈利?
唐利民:一定有利可图,我们对拿出来的项目都考虑了盈利空间,比如棚户区改造,除了有补贴政策之外,置换出的土地也是可以盈利的。一方面是国家政策,另一方面是省市的政策,由各地负责实施,实施过程中土地用途也可以有一定的改变,这也是盈利点。
至于普通市民参与投资方面,我们可以发行债券,普通市民也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参与投资,利息肯定比银行利率要高。当然,必须要有资格发债券的公司才可以进行,比如四川省信投公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