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6个关键词读懂重点改革任务
我省出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面完成
本报讯 (记者 程文雯)记者从10月17日举行的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获悉,《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正式印发。《方案》从9个部分对全省2014年至2020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19个方面的重要改革举措及88项具体工作,涉及深化文化宏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等多个方面。
《方案》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是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到2017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全面完成《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
文化管理体制方面:关键词——科学高效。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将依法减少和规范文化行政审批事项,赋予企事业单位更多的法人自主权。组建四川省民营文化企业协会。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现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格局。
国有文化单位改革方面:关键词——分类推进。推动转制文化企业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有序推进组建理事会。对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等事业予以重点扶持。《方案》特别强调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要求以新技术驱动各媒体转型升级,使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方面:关键词——覆盖城乡。整合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和网络,推进全省“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建设;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大力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案》要求,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扩大免费开放范围,通过发放惠民卡、消费券等方式适当补贴困难群众、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文化消费。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方面:关键词——开放有序。重点是以实施省级文化集团产业倍增计划为抓手,做大做强重点文化企业;建设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文化市场。《方案》要求创新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生态、城乡建设融合发展。引导、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支持传统媒体控股或参股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面:关键词——推陈出新。《方案》要求系统梳理我省优秀文化资源,建立文化资源数据库;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古村落保护利用综合试点和大遗址保护示范工程和红色文化、“南方丝绸之路”文化、格萨尔文化、摩梭文化等民族民俗文化保护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四川区域等重点工程的实施也在《方案》中着重提及。
文化走出去方面:关键词——全球化战略。将四川出版(版权)、文物、川剧、川茶等四川特色文化推向世界;还将依托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建设文化保税区,打造我省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此外,《方案》还从落实和完善文化政策法规保障、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两方面对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作出相关安排。
原标题: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
——省委宣传部负责人解读《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创新举措、注重实效,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到2017年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全面完成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任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使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摘自《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5项重要任务概括成一句话
推动改革开放、构建三个体系
记者:《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怎样体现中央要求和四川特色?
赵明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十八届三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出发,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重大战略决策。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召开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安排部署,全国文化改革发展步入了新阶段。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专章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
要落实好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的要求,进一步破除文化改革发展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解决好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发文化单位发展活力,就需要制定一个贯彻中央精神、符合四川实际、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改革实施方案。为此,《方案》的起草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既注重落实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任务要求,又注重联系四川文化改革发展实际,并吸纳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等政策文件精神,力求在我省过去文化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把改革不断引向深入,推动全省文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记者:我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5项重要任务,可以概括成一句话:“推动改革开放、构建三个体系”。如何理解?
赵明仁:改革是指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分类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开放是实施文化走出去全球化战略。三个体系是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涉及88项具体工作
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2020年全面完成任务
记者:《方案》出台,改革启动,我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和施工图是怎样制定的?
赵明仁:《方案》是我省全面部署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系统谋划了我省从2014年到2020年的改革任务,明确提出了改革的时间表、任务书和施工图。19个方面改革举措和88项具体工作,既涉及文化改革发展各个方面、各个领域,也涉及省、市(州)、县(市、区)各级。这些改革任务,从完成的时间要求看,今年要完成的有6项,目前已经完成4项,剩余2项正在加快推进;2015年前要完成的有32项,集中了全部改革事项的三分之一,改革任务很重,其中重点是完善省市县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健全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等方面;2016年前要完成的有4项;2017年前要完成的有34项,基本完成这一轮文化体制阶段性任务;到2020年前要完成11项,还有1项在“十三五”期间完成。从改革的推进程度看,启动推开类改革事项有39项,试点探索类改革事项有6项,研究谋划类改革事项有43项。
在改革目标上,明确了2017年和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即到2017年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20年全面完成各项改革任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壮大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进一步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使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达到全国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