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国宾现场点数4万元捐款,准备转交给扶贫基金会的财务人员。
四川新闻网成都10月17日讯(记者 董焦 摄影报道)“我昨天看到新闻说今天是首个扶贫日,就专门来捐这个钱。”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早晨9时许,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访客——78岁的李国宾老奶奶,而老人前来的目的只有一个——咨询怎么捐钱,“我准备给贫困地区捐4万元。”

工作人员向李国宾递交捐款收据。
弄清楚捐款的整个程序后,17日18时30分许,在扶贫基金会募集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李国宾老人终于将刚刚从银行取出的4万元现金转交给了基金财务部门,并领到了自己的捐款证明。“我有两个心愿,今天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担心突然离世 老人想完成两个心愿
“我有心脏病,今年1月份才出院。”17日18时许,四川新闻网记者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办公室见到了被工作人员搀扶着的李国宾,满头银发的她穿着一件蓝色粗布衣服,胸口别着一枚党徽,她介绍说,正是因为住院期间有被下过病危通知书的经历,她才想早点了了自己的两个心愿,“趁有生之年,能办就办了嘛。”
“一是想交一笔特殊党费,一就是想给贫困地区捐点钱。”李国宾淡淡地陈述着自己的心愿,作为一个1952年就入党的党员,她有此想法已久,“我是一个老党员,1992年就退休了,老伴去世后,就一个人在成都生活,这(捐款)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国宾老人缴纳3万元特殊党费的收据。
“今年6月,我就把第一个心愿完成了。”害怕大家不信,李国宾从兜里拿出一张保存完好的收条,四川新闻网记者看到,这张收条是成都市成华区万年场街道党工委开具的,上书“今收到槐树店社区党支部党员李国宾同志缴纳的大额党费30000元”等字样,还盖有党工委的鲜章,“这3万元是想给我党员的身份一个交代,而今天准备取的4万元是给四川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提供点帮助。”
李国宾强调,她并不是看电视看到今天是首个贫困日才临时起意来捐款的,“其实,我7月份就该过来的了。”
曲折捐款路 因摔伤两度推迟捐款
早在7月23日,李国宾就独自找到省民政厅,“我去问清楚了扶贫局在哪里,打算第二天就来捐钱。”她介绍说,谁料就在她回家的路上,意外就发生了,“当时坐的公交车,车子打了个急刹,我就冲了出去,左后背撞在了售票箱的栏杆上,当时就痛得不行了。”
李国宾介绍说,这次撞伤让她几乎在家里躺了一个月,“一个邻居天天来帮我贴三次膏药,到8月19日才见好。”但还没等好利索,独自在家的李国宾又在一次上厕所的途中摔倒在地,这次又摔伤了右背,就这样,她又在家静养了一个月。“最近看到好一点了,我才想马上去把事情办了。”
“今天还发生了一段插曲。”陪同李国宾办理捐款的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就在他们陪着李奶奶前去银行取钱的时候,银行的工作人员还特意把奶奶叫到一旁,弄清楚取钱的用途和陪同人员的身份等问题,“银行也是好心,害怕奶奶是被骗了。”后来,经过银行工作人员与省扶贫办相关工作人员的对接,才核实了李国宾老人取款的用途,为她们办理了取款业务。

老人现场搬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证实自己有独立处理财产(捐款)的权利。
不会影响生活 老人曾义举不断
“(捐款)不会影响我的生活。”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李国宾还主动介绍起了自己的情况,“我每个月有退休工资,也还有一些积蓄,能够养老了。我捐款只是为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你们放心。”似乎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处置财产的权利,她还特意拿出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大声念出了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老年人对个人的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你们看嘛,这就是我的想法。”
明确自己能够捐款后,李国宾似乎放心了不少,她表示,对于捐款的用途并不担心,“我就想向贫困地区捐款,虽然我自己没去过,但我知道四川这么大,肯定有贫困的地方,希望我能给他们一点帮助。”她表示,自己不指定捐款用途,就交给省扶贫局,由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来支配。
李国宾表示,除去这两笔大的开支外,自己在今年7月还给银河老年协会捐赠过2000元现金,“给我们协会那个小组也每年会捐500元。”
“这是我们今天接到的最大一笔个人捐款了,老人的义举让我们都深受感动。”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国际合作与社会扶贫处处长王正洪表示,扶贫局会在稍后对李国宾老人的捐款进行合理的安排,并为老人送去捐款证明,随时向老人反馈这些款项的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