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国零售业经历了一场从表面到理念的O2O模式转型。不过,行业性的变化短时间内注定是完成不了的,一直到今年,这一场“革命”还在持续。对手仍旧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实力强大的电商;环境也并无太多起色,消费需求没有根本性改善。
但值得肯定的是,在这半年里,零售企业对于O2O转型已经有更为理性的认识,企业的并购主力以及对象均发生变化。
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经营低潮期后,零售行业的变革路径自2014年已逐渐清晰——在业界看来,零售行业将先破后立,这轮变革有望给整个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全渠道概念兴起
去年,O2O概念一下子搅沸了整个零售界,且不说这是否为那些积极参与其间的商家带来了实际效益,单是这波概念就让这些企业着实火了一把,股价的大涨即是最好的证据。不过,今年以来,这样的形势已有些许变化,与消费者真正实现对接的“全渠道”概念又成为了另一焦点。
百货行业龙头大商股份(25.32, 0.07, 0.28%)就在2013年年报中指出,2014年及未来一段时间影响零售业的不利因素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电子商务的崛起与刺激将推进大型实体零售商向全渠道零售商转型。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步步高(12.87, 0.08, 0.63%)董事长王填此前也公开指出,步步高集团未来要像万达集团一样,做真正意义上的全业态、全渠道运营商。去年末,步步高上线了电商平台,在其看来,在构建O2O闭环时,步步高全业态布局下的消费场景将成为自己的优势。
对于零售业的O2O模式,事实上争议一直存在,甚至有观点直指这样的模式实则是伪命题,企业多是借概念进行炒作。比如,上海海鼎信息副总经理邱浩就曾公开指出,多数企业家明白O2O是一个伪命题,零售企业要做的是顺势发展全渠道。在他看来,“中国炒热的O2O,其实在世界范围称之为全渠道管理。”
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已经深刻意识到,简单的“实体店+网购”绝对不是所谓的O2O,而全渠道零售模式才是零售企业需要的创新,也是实体店的出路。
有业内人士这样定义全渠道:可实现多种订购平台、付款方式、提货方式的任意选择,线上线下无缝集成的零售模式。据悉,全渠道零售模式的精髓是通过下单-支付-配送环节的不同搭配以形成32种订购模式:下单渠道可以选择自己/合作方的PC网络/门店/电话/手机,支付渠道可以选择在线自助/就近门店付款,配送方式可以选择门店自提/配送上门。
不过有业界人士表示,构建“全渠道”知易行难,并非借助微信、微店等工具就能实现。企业需具备六个核心能力:销售点、商品、促销、支付、会员以及配送,与此同时,成本和人才也是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