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亚诺的父亲是犹太人,我喜欢的作家,多多少少都有犹太血统,大概因为那是一个历经苦难却也因此积累了无尽智慧的民族。莫迪亚诺自幼热爱文学,23岁时的处女作《星形广场》便获得当年的罗歇·尼米埃奖,一举成名。他此后专事写作,著有二十余种小说,屡获大奖,还创作过电影《拉孔布·吕西安》,获得1975年的奥斯卡金像奖。
《拉孔布·吕西安》其实与莫迪亚诺的《夜巡》,我觉得颇有接近之处。《拉孔布·吕西安》里的吕西安是个18岁的少年,二战来临时,他原想加入抵抗组织,但因年纪太小而被拒绝。正好遇到盖世太保招人,他就加入了——就是这么简单,他就要证明自我,要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才不知道什么是忠奸善恶。也是出于同样的莽撞,当他爱上一个犹太少女,发现少女的家人即将被德军处死,他又毫不犹豫地杀掉德国人,带着这家犹太人逃到乡下。到最后,吕西安因为犯下的罪行,被抵抗组织审判并枪决——但他只是一个孩子,他其实真的不知道什么是法国,什么是德国,什么又是犹太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该站在哪一边。
再说回《夜巡》,没有真实姓名的主人公,先是给盖世太保当间谍,打入抵抗组织;后来又受抵抗组织安排,反过来调查盖世太保——上演了一出谍中谍。他该向谁效忠?哪一种背叛相对不那么可耻?到最后,他索性两边都伤害,两边都出卖——只为了找回那个消失了的自我。
莫迪亚诺笔下的困境,其实是所有人的困境:当你在老婆与母亲之间受夹板气,在大老板与小领导之间钩心斗角;当你成为新移民,一手放在胸前宣誓效忠他国,你还能不能同样真诚地说你爱祖国?自我到底是哪里?也许,它只在寻找的路上。据京华时报